音乐系创办于2018年,在校学生478名,累计培养学生621名。开设音乐学一个专业,分为两个方向,音乐教育方向和艺术管理方向。
音乐系深化思政内涵,融入专业教育,打造“三台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从讲台到舞台再到社会平台,带领师生积极服务社会,助力美育振兴。

专业建设
音乐学专业包含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两个方向。相关课程可分为四大板块: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特色课程。

音乐教育方向坚持“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适应当代音乐教育发展需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先进音乐教学理念,掌握现代音乐教育方法、教学基本技能和技术。既有系统的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同时又能从事基础音乐教学及其研究工作。艺术管理方向坚持“精管理,懂艺术”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
音乐系教师团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德国明斯特大学、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等海内外知名学府。是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国际化、充满活力又富有激情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具备高级职称教师共8人,中级职称教师14人,初级职称教师13人,博士教师22名。


雷光耀教授,学科带头人,著名音乐教育家。雷光耀教授是中国音乐学院基本乐科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广东省音乐术科统一考试总主考。曾任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郝大微,副教授,音乐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国家二级美术师,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广州市城市美术教育奖。

纪俊娟,教授,系主任,省级百位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Inoyatova Gulchekhra(伊娜亚达娃﹒古丽契合尔),教授,俄罗斯著名钢琴家,音乐系钢琴外籍教授
2018年至今,音乐系承担全校美育课程162门,累计覆盖学生20000余名,为校园文化美育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各教研室定期集体备课、观摩课堂、公开交流,构建了多维互动的教研环境,推动了教学研究,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制定“老带新”制度,形成“传帮带”的良好风气,提升师资团队建设。截至目前,教师共发表论文115篇,涵盖音乐教学、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研究、美育研究等多个领域。共申报课题81项。其中包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高校美育教育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其中,《合唱与指挥》《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成功立项2024年学校“一流课程”。
育人成效
音乐系自2022年第一届毕业生起,就业率就超过94%,2024年达到97%,升学率达到15.9%,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升学深造奖”称号。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机构、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等工作。
特色课程
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音乐系杨时娟副教授于2022年开发创建的一门将美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性实践课程,该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以该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基础的案例《“合美共育·润心启航”——<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荣获2024年广东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
该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健康等多模块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参与-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和谐的“律动”课堂中收获自信和能量,促进其情感、意志、创新等能力的提升,学会运用正确的、健康的、艺术化的形式来表达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该课程还运用心理学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通过课前测评+课后测评的形式,科学、动态监测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及时优化完善课程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合唱与指挥课程
合唱与指挥课程以合唱、指挥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学内容,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原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合唱与指挥两门课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课程。本课程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合唱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基,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利用合唱艺术原本的人文价值和教育功能,找寻与课程思政的触点,挖掘作品中的思政德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倾听与合作的合唱素养,并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磨练学生的耐心、毅力以及精益求精的学习品格,为使学生成为一个素质良好的公民打下基础。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本模式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面授与展示+课后线上拓展与反馈”,展与复习时也可随时随地查找和下载。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运用朋辈教育理念,组织学生指挥朋辈合唱,进行生生互评,引导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升鉴赏评价能力,并进行分组探究合作,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指挥法的运用,活跃课堂氛围。
特色活动
广州塔下奏响爱国“最强音”

2024年9月29日晚,广州新华学院学子在广州塔参加了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湾区百琴颂中华”大型传唱会。100台三角钢琴在广州塔下呈现“75”字样,用音乐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自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的80名学生组成的“奋进队”与近千名群众一起奏唱国歌、传唱爱国歌曲,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传唱活动分为“歌唱祖国”“情满珠江”“律动湾区”三个篇章,包括《中国人》《木棉红》《灯火里的中国》《我爱你,中国》《海阔天空》等经典歌曲。随着跳动的音符在广州塔下响起,广州新华学子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歌唱家、粤剧演员、流行歌手、群众代表等欢聚一堂,百琴共鸣,湾区颂歌,共同成就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音乐系80名学生中有50名担任了钢琴演奏的任务,30名学生参与合唱,深情演绎了一首首动人的爱国歌曲。

音乐系合唱团首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比赛,摘银!
2024年7月28日至8月1日,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合唱团在第八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比赛中斩获银奖!广州新华学院董事会董事、副校长刘婉莉(霖霖)任总指导,学校霖霖书院、外事处、教务处等给予了大力支持,比赛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新加坡国际合唱节创办于2014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270多个合唱团比赛、交流,其中国际赛事根据合唱团不同年龄和性别分成多个组别进行合唱水平角逐,并邀请世界著名的合唱指挥担任评委,是国际合唱界的一大盛事。
本届合唱节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近80多支队伍参赛,竞争之激烈超越往届。广州新华学院参赛队伍由音乐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童秀萍担任领队兼指挥,青年教师林永旷担任指挥,张徵静担任钢琴伴奏,音乐系20名学生组成参赛团队,从7月4日开始留校集训,做足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合唱团师生一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比赛时表现出色,荣获A3组(同声组)银奖、F组(民族组)铜奖!



音乐系合唱团此行将“新华声音”传出国门,将民族文化带向世界,取得耀眼成绩,是广州新华学院以霖霖书院为依托开展美育教育的成果体现,学校将继续重视和大力开展美育教育,通过合唱、音乐普及活动、美术作品展、“一带一路”交流实践等活动让更多师生参与到美育活动中,近距离感受美、理解美、传播美,在美育氛围中成长,在比赛活动中突破,为校争光、为国添彩。
对外合作
音乐系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包括:与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进行学习交流,2024年赴法国学院集团洽谈合作,与巴黎伯爵音乐舞蹈艺术学院、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
音乐系积极参与各类型文化活动,如“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人文交流会”,访问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文化机构。与东莞市麻涌镇消防救援大队、文化服务中心、中小学等多家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推动产教融合;与广东珠影乐团等企业签约合作,强化校企联动。
师生积极参与国际赛事,2024年音乐系合唱团荣获第八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同声组银奖。
联系方式
音乐系网站:https://yyx.xhsysu.edu.cn/szdw.htm
咨询电话:0769-82676810
公众号二维码:

音乐系官微二维码
资料来源|音乐系
资料整理|杨超
审校|纪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