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创办于2005年,是广州新华学院最早开设的院系之一,设护理学专业,是学校招生、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2017年获广东省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并于2022年通过验收,2019年获省级重点专业立项并于2023年结项,2020年获评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评学校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5月学校获批硕士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护理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

学生在进行新生儿沐浴训练
护理学院已建设32家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等遍布省内外的三级甲等医院;共建有10家包括广州市东升医院、仕馨月子会所、泰康养老院等的社会实践基地。
专业建设
护理学专业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成人,以劳塑人”的“五维”培养模式,运用“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法(IACTION)”护理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以达到为临床培养能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四度”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建设围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学院以社会及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形成以母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多元文化护理、口腔护理6个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屡获省级荣誉,其中《护理学基础》2020年获批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健康评估》2021年获评线下一流课程。课程建设注重“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结合TBL教学法、虚拟仿真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并开发《护理技能实训指导》等自编教材10余部,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护理学专业学科方向
护理学专业以“重人文修养、强职业能力”为教育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五维四度”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通过“德育求善、智育求真、体育求健、美育求谐、劳育求全”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温度、高度、深度、力度”的“四度”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基于“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法(IACTION)”的教学模式,结合模拟病房、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环境,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同理心和职业素养。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感恩教育贯穿始终,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设立标准化病人库、护理专家库、虚拟图书馆等资源库,实现人员、物资、信息融合,构建与行业需求对接的良性循环体系。融合结果导向(OBE)理念,采用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增强与用人单位的匹配度。
师资建设
学院教师队伍由65名专任教师、17名广州知名三甲医院的临床兼职教师组成。教授7人,副教授6人,口腔护理专业导师6人;博士10人,硕士43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2人、“新华教学名师”1人。1人获广州新华学院“教书育人模范”称号,4人入选广州新华学院“百名骨干教师计划”。教师获教改与科研立项达45项,指导大创项目20项,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8项,获学校中青年授课大赛(共举办13届)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5人次,获学校说课比赛(共举办7届)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3人次等。2021年4月,王秀岚院长与团队获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个人(团队)二等奖。2021年12月,王秀岚院长和黄洛莹副院长撰写的锚定岗位胜任力,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获广东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王秀岚执行院长独撰的典型案例《“重人文修养、强职业能力”实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报告——本科护理教育十年经验案例总结》入选《广东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案例集》。
成守珍 首席教授

成守珍,首席教授,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
成守珍深耕护理30余年,与医疗专家共同首创内科ICU,坚持每月开展“医护联合危重症患者护理查房”,解决“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全肺灌洗”护理技术、密闭式人工气道护理技术、ARDS患者ECMO救治护理、PICCO+CRRT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复杂护理等多项临床疑难问题。截至2022年3月,带领团队开展了10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为10万余例来自世界各地的疑难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李亚洁 名誉院长

李亚洁,名誉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学报》主编,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军护理研究中心主任,全军第七届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要职。
在护理科研、教学、管理领域建树颇丰,主编专著8部,发表论著100余篇。参与申报华南地区第一个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第一位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是华南地区第一位护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卫生部、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标兵,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三等功。
王秀岚 教授

王秀岚,执行院长、广州新华学院教授、副主任护师、南粤优秀教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广东省本科高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安会护理安全分会常委。
先后主持广东省《护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护理学》重点专业、广东省《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护理学基础》、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护理学基础》等项目。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个人(团队)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广州新华学院十佳教师、广州新华学院首届“教书育人模范”等。
张建清 博士

副院长、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国家认证家庭科医护师、加州大学三藩市分校(UCSF)临床教授、三藩市东华医院行政总裁、三藩市保健计划(SFHP)董事、美国加州医院委员会董事、三藩市华人社区健康资源中心董事会主席。
【党建引领】
护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突显特色,全面提速新华护理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而努力。


我院师生党员在雷锋月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育人成果】
高质量就业
护理学专业创办于2005年,已向社会输送16届本科毕业生共3549人,毕业生99.6%以上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在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连续15年获得冠军。96%以上毕业生就职于省内三级以上医院,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广州新华学院护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图

广州新华学院护理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图
就业地区包括:广州、北京、福建、浙江、深圳、澳门、珠海、佛山、汕头、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揭阳、云浮等地。应届毕业生平均预期薪酬为7000-10000元以上。
就业单位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澳门镜湖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江门中心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等各地市综合医院。
国赛屡获奖项
学生在省级以上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华中华南赛区二等奖,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虚拟仿真)赛项金奖,“外教社杯”广东省大学生英语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二、四、六届广东大学生预防医学竞赛一等奖等省市级奖项。

护理学子获得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大赛华南区二等奖
特色课程
成人护理学
护理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科护理学》《皮肤护理学》《耳鼻喉科护理学》进行了整合,旨在践行整体护理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成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成熟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投身护理事业、推动护理事业发展、扩宽护理领域建立坚实的知识和精神基础。
本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发现、判断和解决病人现存和潜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与护理岗位必备的护理技能对接,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突出“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调以护理程序理论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将护理技术操作融入到相应的护理程序中,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使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课程训练学生以全面系统的观点评估护理对象的需要,充分融合各种教学方式如理论教学、PBL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情境式临床综合实训教学及虚拟教学等,并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云班课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评判性思维习惯,并能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从而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与护理技术。

学生在模拟ICU使用3-G模拟人进行病例分析综合训练
护理学基础
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和“支柱”课程,对塑造学生职业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程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不断总结教学的重点问题进行课程建设改革,是广州新华学院的首门双语课程;2012年成为广州新华学院精品资源课程;2018年通过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验收;2021认定为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护理学基础》课程入选广东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课程开设以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生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融入职业认同感培养,在解决专业问题同时解决价值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度;
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整合,加强基础医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整合,临床护理新理论、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以适应护理临床岗位实践发展需求。
健康评估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护理角度出发评价评估对象的健康状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专业技能性课程,强调对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动手能力。它涵盖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识别健康问题。通过教学,学生应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相关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培养学生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能力。

学生在实训室进行颈部体格检查训练
【特色活动】
“5·12护士节晚会”活动是我校护理学院的特色活动。每年5月,护理学院全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护士节。通过晚会,鼓励新华护理学子不忘初心,牢记南丁格尔誓言和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和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把真诚和爱心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
朗诵《红色护理》
在服务社会方面,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养老院关怀、特殊儿童关爱等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2023年、2024年多次开展养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面向在职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先后成为广东省产业发展委员会主委单位、广东省岭南南丁格尔护理研究院科技服务站等,举办多期母婴护理、健康管理等培训项目,提升护理行业整体水平,扩大专业影响力。
【对外合作】

学校与东华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9年11月,学校与美国东华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学术交流与合作、教师和医务人员交流、派出优秀学生见习等多项共识。

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2019年11月,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护理与健康创新学院洽谈合作并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美国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连续四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力大学。学院与ASU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学校声誉,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海外深造的可能性,有利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发展后劲、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护理学院学生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护理与健康创新学院院长交流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国际预科学院、美国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等先后多次来访。学院多名教师曾先后赴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拿撒勒大学交流学习。
2024年10月,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双方在硕士、博士项目等不同层次的合作,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林肯大学学院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和马来西亚资格认证机构批准的首屈一指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是马来西亚评级最高的大学,在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1-300名。学校的医学、护理、牙科技术等专业在马来西亚私立大学中排名前列。所开设的课程与学位受中国教育部认可。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校长Amiya Bhaumik博士一行莅临我校交流访问并签署合作协议
【联系方式】
护理学院官方主页链接:http://hlxy.xhsysu.edu.cn
护理学院联系电话:020-87578404
护理学院微信公众号名称:广州新华护理

护理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资料来源|护理学院
撰稿/许晓琪
审校|王秀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