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节日文化内涵,更好地激发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校的热情,2024年学校党委在全校师生、校友中广泛开展了“华彩新章 共庆佳节”作品征集活动。活动评选出文学类、摄影类、短视频类、艺术创作类获奖作品共39份。现选登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记忆中的中秋情
外国语学院·黄冠滢
皎皎明月在夜空中升起,月光如绸,轻轻拂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站在阳台,俯瞰着这城市的每一处人间烟火,行色匆匆的行人、大声叫卖的商家、人头攒动的客家饭店……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今年中秋又要到了。
在我五岁时,我还是大人眼中的“小屁孩”,不知道“团圆”这词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希望父亲可以和我一起在家里的小圆桌上一起吃饭,时而拿我打趣,那时候的母亲,看起来总是笑脸盈盈的,我觉得格外温暖。只记得那时候,每次一到中秋节,家里的院子都会挂起母亲亲手用木棍、糨糊、彩纸做的灯笼,光影照亮着上面的几个大字“月圆人团圆”。灯笼很亮,足以照亮在夜晚看起来昏暗的院子,足以让我看得清母亲脸上的笑容。那时候在灯笼里,总喜欢放个小蜡烛。小蜡烛看起来暖暖的,我很喜欢,总是把手放在灯笼边缘依靠着火烛的温度来温热我的小手,哥哥总是打趣说,小心一会变“烤肉”咯,我们便打闹起来。这时的母亲,总是时不时地望向大门,口中嘀咕着:“这个时间,也应该快到家了。”那时的我天真地认为,只要灯笼挂起来,远在外面工作的父亲便会拿着好吃的回家,那是我儿时最期待的事情。
等到稍微长大点,在我的中学时期,开始离开家到学校去进行寄宿。记得那时,临近放中秋假期,班级里总是格外热闹,大家都三言两语地讨论着要去哪里猜灯谜,哪个公园赏月最漂亮,家里会做些什么好吃的……我每次都会早早地收好书包,等下课铃一响,便和伙伴们走出教室,去看看街上的“人间烟火气”。街上都挂满着用华丽的灯光装饰的灯笼,新鲜且富含汁水的水果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前任人们采购,时不时从传统老饼家飘出刚出炉的月饼的香气。“来瞧瞧来看看啊,新鲜出炉的月饼,快来试吃一下嘞。”这句话如同有魔力般,引得我和伙伴争先恐后地跑进店里。店里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看到我们这般景象,咯咯地笑起来“都有都有,来这是你的,这是你的……”我们总是会连声道谢,便跑到街上,和小伙伴们大快朵颐地吃起来,便各自回家。
回到家中,炒田螺的香味总是会在门口迎接着我,那是八角,紫苏叶等各种香料混合一起爆炒田螺发出的香味。于我而言,这是家的味道,也是团圆的味道。田螺身着“黑褐色”的衣服,让田螺们下锅伴着热油的滋滋声,让它们在锅中翻滚,下料酒,与热油的碰撞激起熊熊烈火将其包围,等候一时,便可出锅。出锅之时,便是父亲到家之时,他总是提着一大袋好吃的回来,会像逗五岁的我那般与我开玩笑,在父亲的宠溺下,我总是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赏月之时,我们一家子便会将水果、炒田螺、“好事”“牛角”、汤圆、月饼放在圆圆的桌子上,供奉保佑我们的神,也享受属于我们的团圆时光。
父亲曾说:“你们看田螺,最好吃的方法,就是拿起一只手指盖那么大的田螺,放在唇边,轻吸一口,嫩滑的螺肉和壳中的酱都会落入嘴中。”说罢我们便作势模仿,正当尽兴之时,母亲突然说:“你们知道田螺像什么吗?两兄妹谁答对了谁今晚就可以吃雪糕哦。”“我知道!像个可以吹的乐器,如同号角那样!”“少来了你,我觉得更像个小蜗牛,都有个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说罢,哥哥一脸胜券在握的样子得意地看着我。“你们仔细看,田螺有着坚硬的外壳,任凭外界如何击打都不会让它里面的螺肉有半点丢失,这就如同一个家庭,当你们遇到困难或是不如意的时候,家里永远都欢迎你们回来修整,给你们提供坚实的后盾和足够的温暖。”是啊,家永远是每一个在外漂泊游子的归属,家中的人总期盼着游子回家团聚过节。如同这轮明月,月圆便是人间团圆的时候,便是游子归乡之时,也是每一个独处于异乡的奋斗者寄托乡愁的载体。
“妹妹,在阳台干嘛呢,快下来一起吃炒田螺啦,今天个儿很大,管你吃得饱饱的。”母亲的一番话把我从回忆的思绪中拉回到了现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中秋的那一天,我们一家仰望着同一轮明月,品尝着各种食物。月亮诉说着我们对彼此的思念,对彼此的祝愿。中秋带来的意义,并非物理上的相聚,而是“花好月圆”所带来的永恒的温暖。
(此文获得“华彩新章 共庆佳节”征集活动文学类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