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媒体 >> 正文

2022年广州新华学院学校简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18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校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于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州新华学院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广州新华学院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广州新华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2.2万余人。

学校名片:

百科正文

1.历史沿革

●2005年5月,教育部函复广东省教育厅,同意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试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育部批准的院校代码为:13902。

●2005年9月,学院迎来首批学生,2005级724名学生顺利报到注册。

●2006年11月,中山大学工会批复同意成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工会。

●2007年5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函告中山大学,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同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东莞市麻涌镇选址办学(即东莞校区),征地1800亩。

●2008年6月,经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东莞校区建设项目列入200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2011年底,东莞校区迎接首批2011级31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园,这标志着“1校2区”新格局正式形成。

●2012年8月31日,东莞校区举行孙中山纪念塑像揭幕仪式,东莞地区首座大型孙中山纪念塑像在我校落成,成为学院标志性文化地标,激励着万余名莘莘学子传承弘扬中山先生遗训、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校训精神。

●2013年5月,学院创办新华讲坛(含学者讲坛、家长讲坛、学子讲坛、青年教师讲坛、企业家讲坛五个子讲坛),并于邀请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Peter J Little AM教授开新华讲坛之学者讲坛首讲。

●2014年9月,首次面向全国10个省份(广东、海南、湖南、广西、福建、江西、四川、山东、吉林、辽宁)招生。同年首次招收本科插班生,打通了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合作交流渠道。

●2014年10月,东莞校区直达广州市区地铁、BRT总站公交正式开通,联通了东莞校区师生直达广州市区的“最后1公里”。

●2014年10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新华逸仙班”正式开班,首届招收63名学生入读。这标志着中大新华首创的特有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教改试验班正式创办。

●2015年4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友会正式成立,在校友和母校之间搭建起一条标志性的情感纽带和沟通桥梁。

●2015年6月,中大新华位居“武书连2015中国322所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全国第14名、广东省第3名。历年来,毕业生的平均最终就业率达99%以上。

●2015年1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举行十周年校庆典礼,首次将11月20日这一天确定为校庆日。自此,中大新华正式迈入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

●2016年3月,春季工作会议提出,在学院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实施“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方略,全面启动“6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倍增计划,着力构建“学术强校、质量立校”人才体系。

●2016年11月,东莞校区西校门落成揭牌,牌匾上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由百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笔题写。

●2016年12月,2016年京东1000000+免费午餐计划项目表彰典礼在京举行。学院被授予公益行动派•百万免费午餐计划——爱心涌动奖,当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点亮“中大新华”的拼音缩写“ZDXH”。

●2017年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二级学院成立大会圆满召开,首批成立6个二级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并对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任命,建构起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自此,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对外表述由“学院”升级为“学校”,由“我院”升级为“我校”。

●2017年7月,由广东省民政厅主办的2016年度全省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授牌仪式在广州大厦举行,学校在此次评估中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2018年5月,中大新华师生14件作品获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1金3银10铜,实现了我校在该类赛事中100%获奖率、获金奖的历史性突破。

●2018年5月31日,2018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独立学院TOP100)榜单声誉指数排名”出炉,学校位列全国独立学院TOP100声誉指数第5位。

●2018年11月,学校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结果”中位列全国第12名、广东省第4名。

●2019年5月,中大新华在“2019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独立学院TOP100”榜单中位于全国第9位、广东省第4位。

●2019年6月,东莞校区体育馆落成揭牌。

●2020年2月,学校26名护理校友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学校特设专项慰问基金,表达母校的关心、关怀与支持。

●2020年3月,2万余名师生在2020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启“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线上教育新模式。线上教学的首日,共有310门课程、315名教师线上开课,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达到37919人次。

●2020年4月,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中国独立学院星级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4名、华南地区第4名,获评2020中国一流独立学院,星级排名5颗星。

●2020年5月,2013年创办的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以“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等奖,实现了该类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2020年11月,在《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位列2020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全国第10名(层级A+)。

●2020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学校6门课程入选“广东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

●2021年2月,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致函,同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标识码4144013902;同时撤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建制。

●2021年5月,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6月,全校师生员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2万余名师生汇聚起强大的同心抗疫向心力,经过16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学校疫情处置工作的胜利。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开设53个本科招生专业(含1个创新班,2个方向班),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工程、风景园林、书法学为2021年新增专业。

●2021年10月,《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学校位列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全国第19名(层级A);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第1名。同时位列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进步指数排行榜第23名(层级B)。

●2021年11月,学校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质,并将于2022年可开始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

●2021年12月,我校在东莞校区举行科教研图书信息综合大楼、人才公寓动工仪式,意味着新华师生员工将再拥有一座更为现代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图书信息大楼和多栋居住环境更为优美、设施更为完备、功能更为齐全的人才公寓。

●2022年2月,我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3个专业获教育部审批通过。至此,我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

广州新华学院立德树人、办学育人故事,未完待续……

2.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2月,学校设有2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在2016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在2017年分别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药学、护理学在2019年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

会计学、护理学分别在2019年、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学术研究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

2020年学校位居《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全国独立学院(238所)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第10位。

4.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至2022年3月底,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97.7万册,电子图书47.2万种(册)。全文中文电子期刊7346种。图书馆已建设了非书资源管理系统,共24TB的容量,用于随书光盘、论文、特色资源的管理,自建视频、音频、课件等非书资源41918种,共计11.17TB。

5.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办学至今,学校与11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38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有国际(境外)合作关系,共签署59份合作协议(不含续签协议)。合作院校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阿联酋伍伦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合作项目涉及学科广泛,合作模式多样,共促成23个落地交流项目,包括本硕连读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暑期游学项目并根据不同高校特色采用不同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对外教育合作,提高办学水平,为我校师生提供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政学产研

学校坚持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理念开展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175间,总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六千平方米。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与三百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6.文化传统

●校训

“博学、笃行、正心、自强”

“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博学”“笃行”作为校训,有作为高校办学的共通意义,这就是弘扬“知行合一”的教育精神;同时它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定下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们把“博学、笃行”作为校训,表示我们学校源自于中大,我们要铭记历史,我们的办学将传承中大的精神。

“正心”出自《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素养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心性修养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礼记》中的“正”有“定”的意思。心正也就是心定,心定就可以排除各种情绪对人的不良干扰,这样的话,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就会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当今大学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我们要开创未来,“正心”(定心)无论是对学生求学还是对我校办学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正心”可以避免浮躁,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最终成就远大的奋斗目标。正如诸葛亮《诫子书》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强”出自《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开创未来,作为学生来说,当“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之后,肩负着赓续新华荣光的重任,除了“博学”“笃行”“正心”,还需要励志自强。作为学校来说,就像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未来的路更多的要靠自己走,必须坚强;我校脱离母体学校转设后的办学之路更多的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靠我们自己去走实,走宽、走快、走远,除了“正心”之外,我们还必须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办学精神

办学宗旨:立德树人、服务社会

办学方略: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

人才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三基三严三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

早正严实:立足早字,赢得时间;心正,身正,操行正;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方法;扎实抓,抓扎实。

三早教育: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

新学期“四个一”: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守护新学期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的教学质量,共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两个传承、四大坚持】

传承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校训精神;

传承母体学校中山大学包容、开放、创新的大学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

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新华讲坛

学校以教育讲坛为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讲坛涵盖文、理、医、工、经、管、法、艺、教育等学科,结合社会、科技发展新方向,聚焦国际视野,增强师生专业技能、科研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至今已举办超过700余场。

【新华讲坛】

新华讲坛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活力创新要素,是学校“开天窗、接地气”办学思路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华讲坛包括:学者讲坛、家长讲坛、学子讲坛、青年教师讲坛、企业家讲坛。

2013年10月11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做客新华学者讲坛与我校学子亲切交流。

【名人大讲坛】

邀请专家学者、政治家、文化名人等为师生分享他们在学术探究、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领域的经历和体会,丰富第二课堂,帮助师生打开视野,聆听智者声音。

2015年6月11日,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兼主持人邱震海博士,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郭一鸣先生做客新华名人大讲坛。

●双创教育:Fab Lab XH 育创客

FabLab创新中心坚持以“数字化”为核心、“智能化”为方向,“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科研项目+国际化培养”为特色,开展双创教育,培育青年创客,其下属Fab Lab XH(新华创客实验室)创始于2015年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内首家高校FABLAB、MIT FAB Academy的全球授课点之一。

成立发展至今,中心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多个竞赛,组织参赛队伍150支以上;发表论文40篇;教师项目立项金额33.5万:教师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5项;学生项目立项金额16.8万:国家级2项;省级9项;校级项目9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著等十余项,成功孵化了一批创业项目和创业企业,如:东莞华南创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