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了恶,人这个物种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性恶论,我对此深信不疑。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有恶,是受外因的影响,是它改变了人的善,助长了恶的本性,所以才会分化出好坏。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所说的恶不是一种狭隘的具体的恶,而是一种宽泛的抽象的恶。
人的本性真的为善?如果真的为善,那么我很想问一句‘当人这个物种所处于一种生亡窘境时,面对眼前的仅有的一个物种,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把它给同化,用它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要么就它被同化,成为这个物种延续生命的祭品’这个时候你认为人这个物种会怎么选择呢?要是以性善论为主的话,可能会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做典当,去延续别的物种的存在。但是,事实表明,人这个物种在不断地进化,它的进化往往是以某种物种为代价,是把别的生命当成维持自己生存的牺牲品。要是真的是性善论的话,那么人还有机会生存到今天?
人的本性是善的话,那么他一定有恻隐之心,有了这种恻隐之心,他会对很多事物怜悯起来。那他就不应该为了私人的利益而去损害其他事与物的利益。也不会任由贪婪的泛滥而造成私欲膨胀。更不需要用到那些约束人性的框框条条。就其本身而言,由于有这颗恻隐之心,而不断地要求去自己,管制自己。
我觉得很多人都把恶给忽视了。其实恶一直都寄存在人的本性之中,只不过是被善这个表面的东西給蒙盖了。就像人体所具有的基因分子一样。每一个基因片段都有癌变基因的存在,每一个细胞有癌变的一天。癌变基因随着基因的存在而存在,从基因形成那刻起,它就伴随而生。但它却一直被抑癌基因所牵制。抑癌基因的存在把它給蒙盖了,被蒙盖了是不是说明癌变基因就不存在呢?当外界的诱因起作用时,这股沉睡的摧毁性力量就会复苏。恶也是这样,所谓的人之初,不过是被善这个糖衣所包裹了,不过是被其给遮蔽了。当它受到一定诱导时,就如那初遇德泽的荩草一样,在沉睡中苏醒。
善是恶的衍生物,是恶的附属品。当人这个物种预知自己要不断地吞并另一物种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时,而当这种维持自身存活的物种消失殆尽后会给自身所带来的生存威胁时,他就会试图从一个较长远的角度思索,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因此开始节制起来,开始不再向过往那样地涸泽而渔。出于这种意识的忧患,善心便开始产生。
恶在这层含义上就是:人需要蚕食一种存在来维持自身的存在,由于得知这样地蚕食下去将会带来的间接性后果,便开始萌生善心。善心是恶出于对自身能否长久性存活的一种顾虑。恶是囊括了人的所以丑态。没有恶,人类不会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逆境中发展到今天,更不可能在泥泞多、生死陷阱难测的颠簸之路上走那么远。尤其当人所有邪欲一同迸出时,我更坚信恶乃是人之本性。
古希腊有一个关于潘多拉魔盒的故事,为了惩罚人类盗取圣火,特制魅惑女郎潘多拉。给予潘多拉一个装满所以邪灵晦恶的盒子。当潘多拉盒子打开的那刻,也是灾难降临的时刻。盒底未释放的是希望,所以雅典娜拯救人类的幻想破灭。在潘多拉未释放恶灵之前,人类本身就是恶灵的一鐏容器,本性的恶,激起内在欲念,为了自身获利,又苦于自身的渺小这种矛盾,便把这种私立扩大为公利。根本上说就是人这个物种自身的私利,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而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至于那个希望,不过是处于对自己这个物种能否存在的一种考虑,是一种为了存在了而被美化了的恶。
出于对美好事物的认同感这种心理,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本质就是恶,而是选择相信自己其实也是善的化身。看恶丑的东西看多了,自然而然渴望善美的东西。这不也是人的一种对自身丑陋的温柔同情吗?看到那些不堪入目的除了对表象的愤怒,更多的是在这个表象中看到了自己。有个人曾和我谈起他在追悼会上的所感。他说“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哭,对着一具冰冷的没有任何脉动的尸体哭。其实他们不是因为这具尸体而悲泣,而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躺在那里的是自己。”是的,我认同他这句话。有时候我们在看到别的事物时难道不也是在折射着我们自己吗?
或许,我对恶是人之本性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深的程度,但是对于人的本性,我深信不疑的就是恶。我想通过我自身的不断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把这种性恶论陈述为一套理论。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悟比较彻底地认识人所隐含的未被发觉的或是了解不深的事物,从而把握它的本质。
(2011级中国语言文学系 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