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回——三代人在美国的传奇 吴中柱著
保持本真,长风破浪
文/何映月
哲学家伏尔泰说过:“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与书为伴,就像跟许多高尚的人在一起,读一本好书,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怀着好奇的心态,没想到持卷若珍,感悟颇深。
此书语言表达简明清爽,并无太多华丽的辞藻,吴中柱教授以其平易近人以及诙谐有趣的风格还有朴实真情的描写向读者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如人亲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直到看完吴中柱教授的这本书,我才体会了此诗其中的深意。那个动荡的时代让吴教授无藏身之地,只好“离家出走”,经历重重磨难,远赴重洋,时隔17年,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听着暖耳的家音,吴教授不禁涕泪横流。我仿佛能感受到吴教授踏上故土的那一刻的心情,那必定是欢欣而又复杂的。
“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如果未报,只不过时辰未到,这一代不报,下一代会报。我相信要积德行善乐于助人,不要利己损人;我相信做人要厚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世界上各样信仰、各种宗教都有它共同的基本原则: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感受最深的一段话,尽管这在平时也能轻易听到,只是,能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些准则的人又有多少呢?但吴教授不仅悟道了,他还做到了。他历经世间浮沉,品味人间百态,却仍保持着本真,他诚实、豁达、乐观、善良......我不知五年后、十年后的我是否还在坚守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底线,但我想,当我将要犯错时,我一定会想起吴教授这段话,想起阅读他这部作品时保持着初心的我。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常为学业之繁重,医学世界之深奥,世人之不理解而苦恼,如今看来,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吴教授的岳父陈耀真教授家族三代为了理想与信念,面对任何艰难困苦仍然不屈不挠,奋勇直前。吴教授为了圆医学之梦,历经几度浮沉,迂回辗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梦圆美国。他在《老大回》中诠释了中华儿女在深处灾难、面对艰难困苦时长风破浪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生命力,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足够坚毅,“长风破浪会有时”!
愿我今后能如吴教授一般,保持本真,长风破浪!
读《老大回一三代人在美国的传奇》有感
文/陈嫚蓉
读完《老大一三代人在美国的传奇》,心中荡起了层层波澜,久久没能平复。全书并无华丽辞藻和文艺腔调,朴实诙谐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生动活泼的笔调,让人感觉非常轻松亲切。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使得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吴先生固执坚忍,平凡又高大的形象鲜活再现,如人亲临。全书真实再现了吴先生跌宕起伏的数十年艰苦行医经历,穿插了吴先生在行医过程中与陈之昭的旷世之恋,让人感觉既伤感又感动,伤感于吴先生的曲折艰难的行医经历,感动于陈之昭不离不弃,用爱为吴先生支起一片天空。从书中也可窥探出文革对当时人们,特别是学者生活带来的沉痛影响,感叹于今日时代之变迁和发展。
书中几处细节描写都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当吴先生成功拿到麦法辰先生的加拿大签证后,发出多年愿望终于实现了的感叹:“如果不是‘四人帮’的无法无天,如果不是我叛逆性格,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我又怎会背井离乡,悲离泪别呢?那5年的时间,除了增长了我的社会知识之外,都浪费了,如果用来治病救人多好呀!”
这段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吴先生渴望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渴望用自己的所学去救治病人的迫切心情。
其二:当吴先生办理了旅游签证后,立即跑去跟区西报喜时,正逢看到区西满头大汗双手抓着两大包毛线走进来,吴先生二话不说,马上脱下西装领带上去帮忙。
这句话很简单,但代入当时场景,一个苦苦挣扎了3年的年轻人,终于如愿圆了出国梦,当他第一次西装革履时,却一点都没有自我满足的骄傲感,让我瞬间看到吴先生平易近人,朴实诚恳的鲜活形象。
其三:在吴先生出国前,陈之昭给他来信,信里说到:“如果你不能回国,我就回香港”。还有在吴先生到达美国后,与陈之昭一起去刘先生家做客,刘太太提及,陈之昭一直省吃俭用,“她说攒钱帮你出国”。这两句话对我触动很深,陈之昭同吴先生一样,都渴望为医学界作出贡献,在那个文革还在兴风作浪的时代,她好不容易走出了国门,一个人孤身在外,生活有多不易可想而知,陈之昭却始终没忘记陈先生的梦想。就算是走在圆梦的路上,她却愿意为吴先生放下一切,回到香港。如吴先生所说,体会到了“海枯石烂”爱情的含义。
其四:在吴先生的老丈人陈耀真教授同其太太毛文书教授来美国时,受第一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宴请,回宿舍途中,毛文书教授肚子痛呕吐在上车,而当时文革风波已平息,身为高高在上的中国医科眼界泰斗,再者还是吴先生的老丈人,却诚恳地对吴先生说了“对不起”。就因为其妻子也就是吴先生丈母娘在车上呕吐这件小事。这句“对不起”让我觉得震惊,震惊陈教授的诚恳平近,毫无傲态,震撼于他对妻子的深爱。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吴先生没有加拿大的医学博士学位,英语水平十分糟糕,依然坚持读公共卫生学院,取得文凭。当他捉住最后希望——报考医生执照,却因为中山医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名录下,希望化为泡沫。最后吴先生找了企台工作,他虽然灰心,也丧气过,但他始终一直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留意中山医学院是否榜上有名。守得云开,中山医终于榜上有名。复习最初,由于英语太差,吴先生用一整天才看完一页英中医学日典,坚持不懈,终于迎来考试。但医学部分考过了,英文考试却不过。吴先生越挫越战,又考,考不过,再考,终于过了。其中的苦涩酸辣或许只有吴先生本人才懂,外人只能理解体会,不能感同身受。但一路走来,吴先生越挫越勇,屡败屡战,这种精神让我深深觉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