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选树新时代辅导员先进榜样,树立典型,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促进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展了2024年度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并决定集中展示优秀辅导员育人风采,以此弘扬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激励广大辅导员在教育的广袤田野上精耕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
刘静丽,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硕士,2019年起担任康复系、听力系联合党总支副书记。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一流课程等项目4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暑期专项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作为学校党校兼职教师,多次为社区基层党员、学校师生党员讲授专题党课,先后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未来,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用爱与责任守护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绽放光彩。
——广州新华学院康复系、听力系联合党总支副书记刘静丽

刘静丽老师日常工作照
作为康复系、听力系两个教学单位的党总支副书记,刘静丽老师不仅要筑牢思想引领根基、强化组织建设,还要深入学生群体做好成长指导,同时协助推进教学行政等工作,全力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可以说是身兼多职、责任重大,但她始终坚守初心,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深耕育人沃土,筑牢思想根基
作为思政工作者,她始终秉持“学习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坚持自我提升,不仅带头开展理论学习,更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育人实践。站上党课、思政课讲台,为学生讲述党的光辉历史与伟大精神;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刘静丽老师给大一新生讲党课
刘静丽老师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化身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狠抓学风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榜样引领方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践行“大思政”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2024年,亲自带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组织“红色之旅”,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精心策划并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知识竞赛、辩论赛及创新创业案例调研等多个项目,带领学生团队跨越广州、深圳、长沙、韶山等多地,尽管过程艰辛,“磨破嘴、跑断腿”,但师生们在实践中收获满满,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刘静丽老师带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刘静丽老师带学生走访校友创业公司
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合力
刘静丽老师深知团队建设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在履行党总支副书记职责的同时,主动成为一线辅导员的“辅导员”。在推进各项工作过程中,时刻关注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压力,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倾听困惑与诉求,给予关怀与指导,帮助大家缓解精神压力,激发工作热情。还不定期组织召开教师、行政工作例会,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聚焦教学、学生工作解决困难和问题,动员大家参加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刘静丽老师组织教学行政工作例会
勇担使命重任,甘做奉献“螺丝钉”
刘静丽老师始终牢记党员使命,以“螺丝钉”精神扎根工作岗位。在学生工作方面,她将“以生为本”刻进骨子里。每天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加点,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学生生病住院,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陪伴,暖心呵护;对学业困难、求职困难的学生,她经常找时间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解决办法,让学生重拾信心,勇敢面对学业和求职。对辅导员老师,她在工作上尽力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有问题有困难,主动想办法协调解决,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共同把学生工作做好。

康复医学系老师和2025届毕业生代表合影
在协助推进两系教学评估工作中,从学风建设到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规划,从课程建设到教学质量提升,她是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参与。面对繁杂琐碎的工作任务,刘静丽老师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无论是深夜加班整理材料,还是奔波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都毫无怨言。
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征程中,刘静丽老师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用心、用爱呵护学生成长,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处供稿
审校|刘景毅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