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象征着梦想和希望。人生路上,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还是奋笔疾书的学子,亦或是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平凡人。他们都是追光者,亦是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追光记”系列人物专访第十五期如约而至,快来了解专属于他的追光故事吧,用他们的经历,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近日,广州新华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张城玮,以其高难度的花样跳绳技艺被人民网视频号全网推送。网友直呼:“这是第一次,我的手、脑、眼睛同时说不会。”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在跳绳领域“破圈”出彩的少年。

十年逐梦:从懵懂少年到国家队选手
张城玮是一位怀揣梦想、坚持不懈的跳绳健将。他的跳绳之路始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跳绳,初中接触花样跳绳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着迷其中。凭借非凡的技艺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在2024年斩获诸多佳绩:全国跳绳联赛广西北海站公开青年组个人花样精英级冠军、全国跳绳联赛四川成都站公开青年组个人花样精英级冠军、全国跳绳锦标赛16岁以上组个人花样冠军,以及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公开青年组个人花样精英级冠军。2025年,张城玮更是以卓越的表现入选中国跳绳国家队,手握全国冠军奖杯的他,用十年光阴在“一根绳”上演绎着极致追求。

个人荣誉
从懵懂少年到国家队选手,张城玮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诠释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初中时期与花样跳绳的惊艳相遇,让他找到了毕生所爱;2017年在广州市中小学跳绳赛场上的见闻,激发了他对竞技跳绳的向往;2023年两次全国赛的失利,更是化作他破茧重生的契机。他通过200+小时赛事视频的研习、数十套动作的编排迭代,最终在2024赛季登顶巅峰。

超越自我:精湛技艺诠释拼搏精神
张城玮坚持一周5天,每天2-3小时系统训练,无论刮风下雨均严格执行专项计划。他每日针对特定技术环节精细打磨,赛前全面聚焦比赛演练,力求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其日常训练构建了“个人特训+团队协作”双模式的高效训练体系,既有独自一人的专注训练,雕琢动作细节;也有和队友一起的默契配合,协同创新提升,从而以科学规划、专注投入和团队精神为基石,持续向更高的竞技目标稳步迈进。

比赛现场照片
在比赛那天,张城玮如同一道“闪电”,点亮了赛场。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他手中的跳绳迅速划破空气,发出清脆的“嗖嗖”声。他的双脚轻盈地起落,仿佛与地面只有瞬间的接触,节奏稳定而有力。无论是单摇、双摇,还是复杂的交叉跳,他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毫无拖沓。
观众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他的身影,屏息凝神,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最终,他以绝对的优势夺得冠军,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的表现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传递出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日常训练
二进制律动:代码逻辑舞动花样跳绳
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到体育竞技的跨越,看似跨度极大,但张城玮却找到了其中的平衡与联系。在他看来,专业课的编程思维让他更擅长动作分解设计,图形处理能力助力花样编排创新。他说道:“看似不同的领域其实都在追求极致美学。”这种跨领域的思维融合,让他在跳绳的道路上更加独特而坚定。
面对诸多荣誉,张城玮感慨万千:“非常感谢父母、老师和学校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也非常感谢教练们对我的付出和队友一直的陪伴。”这些荣誉让他更加坚定,努力终有回报。
他表示:“我会更加努力,踏向更高阶的舞台,追求梦想。”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找到让你眼睛发光的领域,把‘坚持’拆解成每天可见的0.01进步。就像编程要debug,训练也要不断‘debug’自己的技术盲点。”
当跳绳的破空声与键盘的敲击声在校园交响,张城玮以独特的青春叙事向我们证明:从无边界,多领域探索也能绽放异彩。在这位00后少年的成长中,既有自我突破的壮志豪情,也有用专业赋能兴趣爱好的创新理想。张城玮的“出圈”,不仅是他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我校“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
我们期待他在国际赛场上继续舞动中国红,闪耀世界舞台;更期待未来有更多广州新华学子在各自领域勇敢探索,跳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花样”,在多元融合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新一代的青春华章!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图/张城玮
文/区蕴熙 陈伟峰 何宛桢
审校|帅莉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