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象征着梦想和希望。人生路上,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还是奋笔疾书的学子,亦或是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平凡人。他们都是追光者,亦是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追光记”系列人物专访第十三期如约而至,快来了解专属于他的追光故事吧,用他们的经历,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热爱所做的每一个选择
是法学院2022级法学专业的李剑雄
做好每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厚积薄发的含义
追梦路上难免荆棘丛生
“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会把遥不可及的奇迹变得拂晓可期

扎实的知识储备、沉稳的心理素质
使他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全国总决赛团队法治素养竞赛中
作为广东省代表团成员之一,荣获团体一等奖
再次刷新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兴趣使然,踏上备赛之路】
李剑雄之所以选择参赛
源于课堂上陈华丽老师的分享
他得知2021级法学专业朱梦丽师姐
在第七届“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知识竞赛上
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荣获高校组广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
学习为本,因喜欢而投入
本就对宪法非常感兴趣的他跃跃欲试
渴望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更希望借此机会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紧张而充实的备赛之旅
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

李剑雄(左一)与国赛队友的合影
【初心如磐,一路披荆斩棘】
备赛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平坦
复习知识量大、备赛时间紧迫、范围不明朗
种种困境并未让他退缩
他坚信“打好基础才能更加从容”
通过不断练习锻炼题感
巩固法学思维和素养
在茫茫的知识点中
他整合资源、条理分明
逻辑清晰地提炼出宪法知识的重点难点

李剑雄备赛时使用的部分复习资料
凭借扎实的宪法知识和出色的竞赛素养
他在全省高校组选手中脱颖而出
一举夺得全省第二名,荣获一等奖
并在省教育厅二选一的集训淘汰赛中胜出
成功以唯一一位高校组成员的身份入选省队
此时的他不仅代表着新华学子
更代表着全省高校
奔赴全国总决赛的赛场
历经层层选拔的他
已然刷新我校在宪法知识竞赛中的最好成绩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
“我是不是还能再往上走走?”
全国赛对团队合作要求更高、对知识的考察范围更大
而队友之间分隔距离远、时间难以协调
与他同台竞技的选手
不乏有来自中国法学教育界“五院四系”的学生
如何打破来自出身院校的“自卑”
克服首次踏上全国性赛事的焦虑?
他逆流而上、难中求进
他利用自己短期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强的优势
吸取省赛中的经验教训
结合往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题目、
热点法律和往届赛事的情况整理出复习重点
及时调整了备赛方向
在心态调整上,他告诉自己
“踏上赛场就是胜利,只需无怨无悔,搏至无憾”

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右三为李剑雄)
【并肩同行,良师益友相伴】
在李剑雄近六个月的备赛历程中
相伴他左右的除了无数个日夜
还有诸位并肩作战的“伙伴”
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动力
谈及对他的印象
“有想法,能坚持,极自律,肯吃苦”
是法学院副院长陈华丽副教授首先想到的四个词
陈华丽将丰富的宪法比赛指导经验
融入重应用的日常课堂教学中
分析竞赛考察范围、指明复习方向
还常根据李剑雄的优、劣势
引导他复习时要“抓大放小”
在他备战国赛期间
陈华丽将指导重心放在了精神层面
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放下负担,享受比赛,享受属于你的舞台”

备赛期间陈华丽对李剑雄进行线上指导
赛务后勤工作琐碎繁杂、时效性强
彭江炜作为赛程导师
全程守护、全时在线、有求必应
为他提供坚实的精神激励与后勤保障
法学院执行院长李岚教授牵头
发自内心地关注他地成长进步、思想动态
为他一路坚定前行给予了鼓励和力量
曾参加第七届宪法知识竞赛
获高校组广东省二等奖的2021级法学朱梦丽
也向他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
在国赛备赛团队里
他既是队伍成员,也是队内的“大哥哥”
作为法学专业的在读学生
他为队友们提供了解读法律知识的新视角
辅以线上共同练习和适时的复盘总结
在营造融洽团队氛围的同时优化备赛方法
为国赛的默契配合打下良好基础
目标一致,群策群力
十分的表现配上十二分的努力
让他这漫漫征途中的每个掌声与拥抱
成为“优秀”二字的绝佳注脚


李剑雄备赛时做的笔记
【精神传承,是荣誉更是责任】
如果说获奖的瞬间是开花的刹那
那么榜样的影响、精神的传承、平台的搭建……
就是在为鲜花盛开输送源源不绝的养分
“他获得广东省一等奖,我觉得符合预期
能拿到国赛入场券,是一种惊喜
荣获团体一等奖,既是对他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
也离不开团队的高效合作
但更感谢法学院和学校的悉心培养”
陈华丽如是说道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 先锋标杆激励前行
被同门师姐朱梦丽的备赛故事深深鼓舞的他
认为这次成绩的取得
是法学院“以赛促学”理念的凸显
更是“博学 笃行 正心 自强”校训的精神传承
他希望更多新华学子能从自己的故事中
汲取到用热情去体验的勇气
和用毅力去奔跑的力量
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舞台

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团队法治素养竞赛现场(左二为李剑雄)
这一荣誉也深刻体现了法学院
在推动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教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实践性教学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这些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
为学生构筑了深入学习宪法、理解宪法精神的平台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宪法意识
比赛是历练,成长是收获
李剑雄在学习与生活中展现出的
是迈步不辍的气势
是面对困窘时无畏从容的气度
是坚定心中所爱、奋力向前的勇气
谈及未来
他期冀自己能在业界的广阔天地里
继续深耕法学领域
为国家宪法精神的弘扬与宣传出一份力
属于他的青春征途仍在继续
无所畏惧、脚踏实地的他
一定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闪闪发光
学校也将继续推动青年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宪法知识入脑、入心
使广大师生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助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新闻中心、法学院供稿
图/伍兆恒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文/伍兆恒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