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学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人学子 >> 正文

广州新华学院2022年线上教学教师风采展第三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1-1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我校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工作方案,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序完成年度教学计划与任务的同时,保障了教育质量与学习效果的“在线”与“在场”。

疫情虽然时有阻隔,但在“云端”,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线上教学教师,他们用声音和画面在线上教授知识、传递温度,诠释着“师者”的含义。

根据各教学单位推荐、教务处复审,新闻中心推出2022年线上教学教师风采展系列报道。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赵苗

个人简介

赵苗,2014年6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2014年8月进入广州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至今,任服装设计专业专职教师。主要教授的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试验》《服饰图案设计与运用》《服装立体裁剪》等。

参加教学工作以来,赵苗始终坚守教学前线,坚持创新奋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引导学生以赛促学,先后获得2021“裘都杯”中国裘皮服装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届顺德(国际)香云纱服装设计大赛、KNIT FOR NEXT 2022针织新锐设计师大赛等多项赛事的“优秀指导老师”奖。

赵苗老师获奖证书

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同的课堂环境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赵苗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思政教育和防疫心理辅导融入课程讲授,针对线上教学的难点及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套教授方式:理论讲解→软件实操演示→学生练习→难点讲解→问题反馈→答疑解惑。她会运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实操,为学生演示授课内容;用EV录屏记录课堂内容,方便学生回顾复习;建立微信群鼓励学生学习讨论,及时进行答疑。三者的结合,有效地应对课上学习演示、课后巩固练习、问题交流反馈等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得课程顺利展开,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沟通、认真执行

在课堂教学中,她主张跟学生平等交流、积极沟通、认真执行。在她看来,平等而友好的相处形式是推进教学任务有序进行的关键。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时,她都会详细与学生讲解课程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门课程的任务以及进度安排,方便学生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师生充分交流沟通、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让教学任务有序进行,课堂教学高效和谐。

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新挑战

在线上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过突发情况,赵苗表示,在展开教学之前,她会预设有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如网络不好、学生突然开麦等情况,并提前做好预案,所以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赵苗常常鼓励学生们有问题多向自己请教,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疫情形势多变,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很多新挑战,但问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面对它、去克服它。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没有什么可以难住大家。”

创新创业学院 师学廷

个人简介

师学廷,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专职教师,开设的《新创企业营销》《创业训练营-发现商机》《小店创业》等创新创业课程,广受学生欢迎和好评,曾荣获2021学年第二学期学生网上评教学院排名第一。在大创、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中,指导的队伍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个奖项。

师学廷(左一)作为指导教师与第十三届“挑战杯”项目团队代表合影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设相关课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对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师学廷在开设课程前,认真调研分析了同学们最需要也是最关注的问题,再决定是否开设该课程。比如,他针对以往创业比赛和实践中学生普遍较少接触的环节,也是创业教育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商业逻辑,开设了《创业训练营》课程;针对学校很多学生有未来创业的意愿,并结合当前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开设了《小店创业》课程。该课程首次上线就吸引了800多人进行选课,选课与招生人数达到16:1,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创业的诉求和热情。

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话术讲述课程

师学廷表示,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学生来自各个院系,而且多数学生是没有商科背景的。由于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性,但如果过于专业或有太多的新内容,又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用最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演绎专业的内容。因此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他会尽量避免使用大型企业的案例,而是多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来举例说明,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相应的内容,记忆也更加深刻。

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论是平常的课程教学,还是各类创业比赛辅导,甚至是学生在毕业后遇到就业或者创业难题,只要找到师学廷求助咨询,他都会认真帮忙解决。他认为,对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如果能够及时响应,不仅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信任,也会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于创业教育来说,课程教学只是开始,更多的互动是在课堂后,要求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帮助学生答疑解难。也因为和学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多学生都亲切地叫他“师哥”。

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王丹妮

个人简介

王丹妮,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讲师,硕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讲《测量与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发表科研、教改论文共15篇,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曾荣获2020年度学校科研先进个人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三等奖6项、市级二等奖2项。

受疫情影响,上学期的课程不得不移至“云端”。王丹妮主讲的《测量与地图学》实操性强,需要学生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外业实践,线上教学的形式给王丹妮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但有了前两年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王丹妮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并在前两年网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线上教学时,她制作了理论视频课和线上作业题库,以及仪器外业操作的演示视频,观测手簿的填写与计算视频。学生学习完理论视频课后,通过线上作业,练习测量内业计算,其后学生观看教师录制的外业演示视频,自主开展线下外业实践,王丹妮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指导。这种先视频教学,再作业练习,后线上指导实践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使得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得到锻炼。

此外,在地形图教学中,原本有很多需要板书、教师手算演示的环节,受限于线上的条件,王丹妮提前利用手机云台录制好教师在地形图图纸或演算纸上量测、绘图和计算等教学视频,供学生线上学习。

王丹妮老师录制教学视频现场

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与学科竞赛融合是王丹妮的课堂教学特色。据了解,《测量与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均是技术性学科,王丹妮在讲授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每节课前半程讲授理论基础,后半程针对前面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应的实践,使学生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针对某个知识单元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验证理论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同时,课程作业融合学科竞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王丹妮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收获了同学们的好评。她表示学生的认可是她工作的最大动力,十分期待在新学期与同学们一起重回校园学习。

学生评价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王凤

个人简介

王凤,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专职教师,副院长,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自2008年在我校工作。她忠诚于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深受学生爱戴。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课堂知识。

王凤老师课上指导学生

王凤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心思放到学习中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并结合教学方案设计题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课程内容。

保障教学质量,深入课堂改革

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王凤利用多个学习平台教学,如利用学习通等软件发布课程资料以及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后都能够较好地预习以及复习;组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同时课中安排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课后线上群互动答疑。她认为,微信群/QQ群是一种有效的线上交流方式,可以解决学生听课过程中的问题,比如C语言这门课,经常有学生会将运行错误的代码发给她,王凤对此都一一耐心地进行检查并指出错误,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王凤老师通过QQ等线上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评价

学生黄金仙表示:“王凤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平时讲课细致,课程内容充实,简单明了,课后也关心我们的学习进度,哪怕是晚上找她问问题,也能够很快回复,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学生李慧珍表示:“凤姐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对学生多加照顾,课堂上耐心指导学生,知识点简单易懂,并一直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微信总能做到及时回复,答疑很认真,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

学生黄兴涵表示:“王凤老师的授课方式很适合我,授课有条理,讲课突出重点,对学生既热情又严格,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能够将例题讲透彻,同时举一反三给出练习题让我们加深印象,从她的课程中学到了许多,使我对通信原理及实践这一门课更感兴趣。”

药学院 徐娟娟

个人简介

徐娟娟,副教授,药学院专职教师,兼教务处副处长。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专利2项,主持省级协同育人项目1项,厅级质量工程及特色创新类项目3项。2021年所负责的《有机化学》课程获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有机化学教学案例获得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2年获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大赛二等奖,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线上学习需求

徐娟娟讲授的《有机化学》课程在超星和智慧树平台建设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并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上线,目前已经获得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她表示,在这里有单元案例、思维导图、电子书、微视频、微课件、动画、讨论题、单元测试、拓展资源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层次化、多样化的自主学习。

云端课堂,“教”“学”如常

徐娟娟讲授的《有机化学》课程依托线上学习空间,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也能“教”“学”如常。“课前签到、课前测试,课中有随堂练习、讨论、选人、抢答等课堂活动,课后完成学习通任务点。我与同学们时刻保持互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即便是网课,也能高效教与学。”徐娟娟表示。

学生评价

徐娟娟的学生表示:“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能特别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对知识点的讲解有着特别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和记忆。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恰到好处,能轻松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老师还会给同学们一些针对重点知识的练习,也会对较难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老师授课时讲解得很认真,且考虑学生感受,每一章节内容都有丰富的线上资源供学生自习、预习、复习,测验作业也能实时跟进,使大家能及时巩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月英

个人简介

周月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18年9月入职新华,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主持一项学校课题,参与2项省级课题和1项学校课题,参编教材2部。现担任《毛概》教研室主任。

周月英认为,一堂好课,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一堂课设计得再好再完美,如果没有听众,那只能算是自言自语,毫无价值感。因此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用心备课和讲课,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问题牵引 联用平台

从经济学的价值观念出发,付出就要有收益。这些年周月英一直坚持问题牵引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上课,区分文科生和理科生,每一堂课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若干问题,一是有利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避免被动学习状态,二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搞“活”课堂,师生教学相长。周月英的讲课以问题作为牵引,以生动的案例作为辅助,吸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在思考中学习,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下,周月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运用腾讯会议+学习通平台,在腾讯会议上讲课,插播短视频,点名回答问题和聊天区即时互动;利用学习通平台开展班级专题讨论、分组活动、随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并为每项活动设置一定的权重比例,参与活动越多的同学平时分越高。这样的“双平台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爱学生 有爱回复

周月英认为,长时间线上上课,学生会有疲惫感,心情也会不好。老师能做的不仅是备好课,更要多关心学生。经常对学生嘘寒问暖,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加倍关爱生病中的学生,尽力满足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合理要求。每每叮嘱学生注意保暖,多喝水时,学生也会说“老师多喝水”“老师多休息”“老师辛苦了”。每当此刻,周月英都会被学生感动,从而让自己充满力量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位学生。

“老师努力与否,有爱与否,学生是能感知到的。”在学生的支持下,周月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评教学院排名第一。周月英表示,她会更加努力,不负职业,不负学生,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疫情形势下的线上教学期间,广州新华老师们恪尽职守,高标准、保质量地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他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 马姬慧

微信图片_20220824120140

个人简介

马姬慧,2014年入职新华,主授课程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学语文、礼仪学。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广州新华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试点课程。马姬慧老师曾获校级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2015年)、校级中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2020年)。

马姬慧在本学年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大学语文和礼仪学。“以人为本、渗透思政”是马姬慧老师执教以来一直坚持的授课理念,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课程时,马姬慧以史铁生、巴金等作家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学生的网课生活,引导学生要发现生活之美;在讲授大学语文时,马姬慧结合杜甫、陶渊明思想及作品,引导学生要学会应对当下生活中的困难;在讲授礼仪学课程时,从第一章绪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第二章个人形象礼仪与《礼记·玉藻》的契合,再到第三章生活礼仪中对家国的理解……马姬慧坚持利用自身文学专业优势,提升礼仪学课程的文化底蕴。

学习平台不变,学生在变。为了适应新学期、新同学,马姬慧结合教学经验不断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学习通丰富课程内容。她将思政理念渗透课堂,以学习通录课为主要方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习通教学视频、在线课程视频、群聊讨论答疑,课前调研/问卷(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调研、线上教学方式喜好问卷)、课后推荐阅读和章节测验等作为主要教学活动,这些课程建设思路在线上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喜爱。

线上教学期间,马姬慧还在中文系教师们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课程管理方法,对学生课程学习严格要求,采用课前导学、课前学习通签到考勤、提前三天在学习通发布课程通知、课后学习强化等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课堂意识、时间观念。面对疫情考验,马姬慧关注学生心理,通过有趣且富有深度的线上课堂讲授,与学生为伴、共度时艰、共同成长。

“老师讲课认真投入,善于举例,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马老师的课堂风格幽默风趣,课堂形式较丰富,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为同学们扩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在课余课后也积极地和同学们交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让我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们这些温暖的话语对马姬慧而言,是肯定,更是未来教学的动力。

新闻中心综合各单位供稿

文、图/各单位通讯员、受访者提供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终审|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