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及学校的安排,信息与网络管理处(下文简称“网信处”)积极思考、主动服务、创新载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敏捷开发方法研发了一套基于原有官方微信小程序平台的疫情防控系统,全面做好各项数据搜集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在后续扩展中逐步构建疫情防控信息化生态,发挥了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跨时空建平台便捷师生,数据分析辅助校园疫情防控
(1)“报平安”功能
2020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力防控疫情确保开学安全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到“四精准”工作要求,实现科学、迅速、精准的疫情防控信息填报统计,网信处迅速组织技术团队上线健康情况每日填报系统——“iXH信息服务平台”“报平安”功能。经过技术团队的前期评估,分析了APP、网站和微信小程序数据采集的优劣势,最终选择了学校自主研发的已有一定师生用户量的微信小程序——“iXH信息服务平台”为数据采集工具。微信小程序具备了无需安装应用程序、授权绑定后无需重复登录操作并同时能够精准掌握师生情况等优势,是当下情况的最优选择。

“报平安”小程序系统整体网络拓扑
(2)打卡提醒功能
师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进行健康打卡,同时对于未及时打卡的师生,利用微信小程序消息订阅功能,通过用户授权与后台设置,每天上午9时到10时向未“报平安”的师生用户推送打卡提醒消息;并在后台增加各二级院系“报平安”人数统计图和未“报平安”师生名单及联系方式,每天下午13时起各二级院系管理员可登录后台查看,并根据名单个别提醒未填报师生完成填报,确保学校了解每一名师生的真实所在地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


“报平安”功能页面及订阅提醒页面
(3)关护记录功能
应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利用首轮采集到的数据,落实对身处防控重点地区、本人或家人身体不适、以及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师生的重点关护工作。为使这项“人盯人”精准无遗漏的关护工作得以高效实现,开发团队在管理后台新增了关护工作记录功能,使各院系可以了解自己学生近14天的行程情况、接触史及身体健康状况,并将对学生的关爱跟踪情况记录下来,准确了解变化过程,确保了这项工作的延续性和可控性。

关护工作记录界面
(4)数据可视化
通过师生每日填报,管理人员一键督办,实现一站式管理和自动实时统计。通过对后台数据模板的管理,使用插件来实现结果图表化,使学校决策层能直观、高效、快速、实时掌控师生动态信息,完成学校疫情状态报表数据、图表的实时统计。该功能的采用,实现了疫情防控数据精准化、防控过程高效化,对预计发生的师生人群流动做到最大限度监控,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有力辅助。

重点关注信息统计图
二、功能扩展日益完善,助力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
(1)“健康码”功能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为实现部分教职工因工作提前返校的有区别管理,开发“健康码”功能。此功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现了与学校疫情管控数据联动,具有“黑白名单”校园门禁系统识别功能。技术团队设计了加密算法,将学校师生身份信息连同时间戳,加密生成不同底色的二维码作为学校健康码,在有效时间内,以不同底色区别是否准入,当用户打开健康码页面时自动从后台获取并展示在小程序端,可通过门岗扫码显示结果。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需返校教职工可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在后台自动检测其满足入校条件后列入白名单,允许其进入校园;在允许师生返校后,为防止需要按规定隔离或医学观察的部分师生提前返校,系统将其列入管控(黑)名单,以确保在校师生的安全。

健康码与扫码结果
(2)“迎新服务”功能
为方便学生报到、方便院系管理,将“iXH”小程序与迎新系统打通,推出“迎新服务”功能,助力学生顺利返校报到。学生到校经过门岗时用健康码判断其入校资格、获取其精准的入校时间,再运用迎新系统进行报到、缴费等,流程清晰、过程可控、数据可视、实时更新,最大程度地缩短报到流程、减少报到时间。

工作人员通过小程序“迎新服务”功能协助扫健康码
(3)“出入登记”功能
为响应教育部“严格做好校门管理,反对一刀切”的号召,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了体温闸机门禁管理系统。小程序推出“出入登记”功能,闸机系统连接小程序后台,师生通过系统上登记审批、体温检测后,可在有报备的情况下出入校门,方便师生生活,节约管理成本。

“出入登记”功能指引部分截图

师生有序排队通过闸机
网信处持续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力促“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与创新,正逐步构筑起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未来,网信处将继续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和遵照学校工作部署要求,在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质量与水平上赓续探索,砥砺前行。
信息与网络管理处供稿
文、图/李淼
审校|李伟林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