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实施“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并于3月16日正式实施线上教学。期间,学校教学运转有序,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各门课程平稳推进。各任课老师在王庭槐校长“48字”线上教学思路指导下,结合实际,积极作为,主动探索与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教学督导团队根据听课情况认真思考,对每门课填写详细的听课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以利于下次教学改进所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校规定每位督导的听课任务一般是每周4节,但在实际网络教学中,督导们均超额完成了听课任务。罗蔚茵教授已82岁高龄,学校对她的听课次数不作硬性规定。但在这次网络教学中,一贯对教育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她自觉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任课老师们加油鼓劲、认真指导。
罗教授从她最熟悉的院系和课程入手,每周听7节医工学院的课,涵盖了陈仲本老师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李晓原老师《医用物理学》和王静老师的《生物医学信号》三门课程,并在春季学期结束之际写下了线上教学督导心得:
特殊的2020年春季学期结束了,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大新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按照王庭槐校长提出的“48字”线上教学思路指导和学校部署,实行了线上教学。督导督教是我校开展督学工作的重要纽带,按照督导组组长陈汝筑教授对线上听课等工作进行的细致安排和布置,我主要分工定点听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即《医学电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生物医学讯号处理》和《医用物理学》。从第1周到第17周连续地听,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其他课程则由陈增保教授全面进行线上督导。
我在听课后主要集中做了几件事。一是填写了较详细的听课表,共四十多份;二是每次听课后用微信和任课教师交流,任课教师根据其建议及时作出改进,并对其优点加以鼓励;三是同时加入学生的课程微信群,对学生线上听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指导与鼓励,学生反响热烈,被形容处于“激发态”;四是向教务处反馈督导情况,提出系列教学建议。
我认为,以上三门课的线上教学方案比较合理,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比较合适,能适用于线上教学,既有讲授、有讨论、有课堂作业,还有线上实验,教学形式多样,特别是设计了网上实验环节,这种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十分难能可贵。这些课程的线上教学紧密结生医工专业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重视立德育人成效。例如陈仲本老师在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和设计这门课中经常介绍他本人宝贵的实践经验,并鼓励学生不要因为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和枯躁而产生畏难情绪,要报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努力学好这门课。因此,这些课的学生线上到课率也比较高。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这些线上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清楚了解所授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属性,以及它与前后课程之间的关联;第二,熟练把握所授课程的整体内容与教学目标,抓住了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据此设计好整体教学方案,快速提升学子学习兴趣;第四,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五,按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我相信以上五点是我们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众多优秀教师和“线上教学之星”所共同具备的特质,也需要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
令我深为感动的是任课教师们为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倾注心血,殚精竭虑地持续付出。天道酬勤,这些课的线上教学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李中生副校长也评价道:“医工学院2020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此,我由衷希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最大优势,继续改革课堂教学,祝愿中大新华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出色。

2020年3月,罗蔚茵教授居家线上听课督教

罗蔚茵督导所填写的部分《网络教学听课表》

教学督导罗蔚茵教授(左)与学生交流


2019年12月,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罗蔚茵教授讲述“四有好老师”的追梦故事
督导室供稿
文/罗蔚茵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