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线上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城乡规划教育者的别样战“疫”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6-02 [来源]: [浏览次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要求,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石莹怡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通过推荐优秀慕课资源、录制教学视频、直播精讲课程、教学平台互动、课后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有序实施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及时调整,提前筹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1月20日,当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宣布新冠病毒“肯定存在人传人”后,全国立即进入了抗“疫”状态。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教育行业同样面临着挑战——学校不得不延迟返校,老师不得不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不得不在家体验“超长寒假”。在此背景下,石莹怡老师在寒假期间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网络教学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首先,她在2月份便在超星学习通上建立了课程档案,导入学生名单,上传课程资料(图1),与学生建立联系微信群、QQ群,并向学生发布网络教学通知,收集网络学习条件等信息(图2)。为了能够直接看到学生端的显示效果,石老师还特意新建了一个“测试班级”,并申请了另一个学习通账号,加入课程查看效果(图3)。

图1 2月份开课前建立课程档案,上传课程相关资料

图2 发布网络教学课前须知,与学委沟通建群

图3 新建“测试班级”,用学生账号查看建课效果

其次,石老师按照网络教学的特点,重新调整教学方案表,优化网络教学上课、考勤、互动、评价等环节的内容。新的教学方案表计划采用“优秀慕课资源+录制教学视频+重点直播精讲”的形式,因此在2月底至3月初的备课阶段,她基本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一方面,在多个慕课平台搜索与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慕课资源,观看完所有的视频后,精选出最合适的慕课内容,并将视频链接共享到超星学习通。另一方面,更新课程课件,通过“EV录屏”软件录制各章节的教学视频,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选取需要详细讲解的重要知识点,留作直播精讲的内容。(图4)

再次,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和设备支持情况,以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石老师在3月10日开展了一次测试课,并向学生发放了“测试课反馈调查问卷”,从初步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基本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在直播平台的选择上,超星直播和腾讯课堂两种平台基本都能够接受。(图5)

图4 石莹怡老师在录制教学视频

图5 测试课反馈调查问卷结果(局部)

二、多元工具,灵活运用——十八般武艺俱全

鉴于教学形式的改变,石莹怡老师分别在电脑和手机上下载安装了所有可能用到的网络教学工具,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工具(图6),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图6 网络教学用到的各种软件和APP

例如,超星学习通功能全面,主要用于建立课程章节,分周次发布章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教学视频、课件资料和章节测验、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便于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通过签到考勤、选人答题、话题讨论、问卷调查、分组任务等活动,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图7、8)。腾讯课堂较为稳定,且有举手发言、答题等多种互动功能,主要用于直播精讲每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课堂答疑(图9)。智慧树是学校混合式教学的首选平台,主要用于公选课翻转课堂的直播见面课(图10)。腾讯会议可供所有参会人随时发言和共享屏幕,是规划设计实践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汇报的最佳工具(图11)。

图7“超星学习通”章节、分组任务、统计等功能

图8“超星直播”平台直播授课界面

9 “腾讯课堂”平台直播授课界面

图10“智慧树”平台直播授课界面

图11“腾讯会议”直播授课界面

三、进度管控,逐一提醒——一个都不能少

按照王庭槐校长“网上精讲、指导自学”的原则,石莹怡老师非常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时间,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思考提升,提高自学自律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每一周安排的学习任务,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相关思考和讨论。但在网络教学阶段,每个学生每门课程都建有群,有些学生会屏蔽或不关注群信息,也有个别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导致每周的学习任务都有个别学生拖延不完成。石老师注重学习进度管控,对个别未完成任务的学生通过微信、QQ或手机短信逐一提醒,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

例如,本学期的混合式公选课《中国旅游线路地理》,学生主要依托“智慧树”平台自主学习,石老师作为校内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学习进度,召开校内见面课。课程需在5月1日前(第七周)完成学习,但直到第三周仍有学生没有加入课程,石老师通过查找名单和联系方式,一一短信提醒学生加入。到了5月4日期末考试截止日期,仍有学生未开始考试,在群里多次提醒后,石老师再次一一找到学生进行提醒(图12)。

图12 多次提醒学生加入班级、加快进度和完成考试

四、因材施教,科学评价——让每一朵花开出不同的姿态

石莹怡老师本学期所授课程《修建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都属于城乡规划设计实践课程,规划设计实践课程的考查重点是学生的方案设计和表达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的规划设计方案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色。石老师遵循团队合作、因材施教的思路,引导学生每5-7人分成一组,在小组内推选一位组长统筹组织,由四位指导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方案构思环节,鼓励组内学生每人形成一个初步方案,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方案构思的过程(图13)。

图13 同一组不同学生的规划设计草图方案

由于规划设计实践课程的特殊性,除了在课程表规定的课堂时间,老师对学生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指导外,大部分的设计成果、分析图纸等工作均在课后完成。因此,学生在方案构思、绘制图纸、排版成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随时会通过微信或QQ向老师提问。即使在课外时间,只要石老师看到学生的提问,均能耐心细心地详细解答,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老师无法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自律和自学能力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学生网络学习的质量,石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任务点的设置上花了不少“小心思”。首先,她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每一周每一章节均布置了一次章节小测试,检验学生视频学习的掌握程度;其次,她发布了2-3个热点话题供学生“盖楼”讨论,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她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几次学生展示汇报的环节,为学生创造表达想法和上台演讲的机会;最后,她调整了平时成绩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提高了“课程视频”“章节测验”“讨论”“课堂互动”等环节的比例,能够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网络学习状态(图14)。

图14 修建性详细规划平时成绩比例结构

五、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是一种信仰

由于2018级教学计划调整,再加上上学期申请了混合式教学的公选课,石莹怡老师本学期共承担3门课、6个班级,共331位学生的教学任务,平均周课时达到16课时/周;同时还指导了7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整体工作量大、任务重。在紧张筹备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她依然不忘学习,结合督导听课意见和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她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在线培训,虚心向其他老师、学者学习改善教学方法,她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石莹怡老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习惯,她也把这种持续学习的精神,传递给了她的每一位学生。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供稿

文、图:石莹怡

审校:陈俊合

责编|李波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