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为亲子密切接触、增进相互了解、强化情感纽带提供了契机,但也不可避免带来困境,很多大学生调侃道,和父母的关系由最初和谐温馨的“母慈子孝”到了后来的“鸡飞狗跳”,亲子冲突亦是成为大学生情绪困扰的重要来源。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亲子冲突呢?以下是几点供参考的建议:
一、规律作息,管理计划
很多时候父母试图通过不断地替孩子做事情、做决定,来增加对自己价值的感知。一方面在不断抱怨凡事要操心,但如果真有一天不再需要操心的时候他们又会失落满满。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给父母安全感,让父母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国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因此,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认真制定并执行计划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自主完成学业任务,也能使日常生活相对有序,我们就能依靠自己获得可控感和成就感,这样积极有力的状态自然能令父母看在眼里,让他们满意和放心,而不再忧虑和焦灼。总之,我们越是能“做好自己”,父母就越有可能赋予我们更多自由。

二、尊重差异,感受关怀
亲子冲突通常来自代际固有的差异,例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我们需要尊重和正视这种差异。即便父母将自己所推崇的生活或学习方式强加给我们,我们最好也不要过快评判、反驳甚至贬低,而是适当换位思考,逐渐看到这些我们厌恶的方式其实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赋予的。基于这种理解,我们也能以更平和、尊重、开放的口吻表达我们的想法。如果我们足够尊重父母,也就更能得到他们的尊重。
此外,很多父母是“刀子嘴豆腐心”,用“不讨喜”的方式在关心孩子。我们可以去感受,父母表面的唠叨和管束背后,是否也有隐含但又真实的对我们的某种关怀。如果我们能将父母的这份珍贵心意以领情的态度收下,并表达我们对关怀的感谢,父母原先“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憋屈感就会慢慢释怀,也能有更多心理空间和情感能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理解和支持我们。

三、表达需求,积极沟通
绝大多数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孩子都不会否认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所质疑和反感的只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其实,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可以调整的。在接受和理解他们良苦用心的基础上坦诚表达需求、积极沟通,父母才能更加懂得我们的想法和偏好。我们可以直接告诉父母对私密空间以及适当的亲子距离的渴求,对被尊重和获得独立的需要。当然,我们也可以告诉父母,这样做不是要刻意疏远他们,而是我们想要尝试发展独特的能力和个性,以及我们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来消化情绪。
如果我们以耐心、包容的态度向父母提出反馈,他们也能以开放、担当的姿态审视对我们可能造成的伤害,并愿意去修复、弥补和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邀请父母看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尝试与父母做朋友,当我们更加真诚和勇敢,双方互不相让的僵局也就开始消解和转化。



四、拥抱友谊,及时分享
代际差异普遍存在,加之有些父母共情能力有限,孩子的确难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想要的情感支持。因此,如果我们在做出上述尝试之后,依然无法获得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以将过程中的困难、情绪体验整理出来,适时找信任的朋友倾诉。由此,我们能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来自同龄人的共鸣、理解和支持会减轻我们的自我怀疑,也会赋予我们力量。聆听第三方的反馈也使我们适当抽离出情绪泥潭,对关系僵局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思考。所以,适当寻找外援,与好友抱团取暖,相互分享与父母相处的经验和困难,也不失为应对亲子冲突的良方。


结语:
看完这些大家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呢?总之,亲子冲突既是困境和挑战,也是一个让我们重新思考人际关系模式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业与生活,并基于亲子冲突带来的情绪体验看到自己的需求,也适时换位思考感受父母的心意、以尊重、开放的姿态与他们沟通,我们就能创造更多润滑剂,促成和谐亲密、温馨感恩和建设性的亲子关系。
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组供稿
文/熊婧
审校|陈玉川、张运生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