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2-13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10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9〕15号),经资格审查、专家推荐、教育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集中审议,遴选产生了10个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简称 “ 经贸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支部前身为经济与贸易系学生党支部。目前正式党员15人,预备党员28人。经贸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校党委和院总支的领导下,不断响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支部为基本单元,围绕“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支部战斗堡垒。

一、夯实四个体系,筑牢支部制度堡垒

支部致力于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设立“党小组—职能小组—党章学习小组”进行分流管理,选拔小组负责人,制定统一的考勤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循-序-渐-进”四步走培养体系,采用“成长手册”对支部成员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定期统计公示;构建“行成于思、躬行实践”两步走学习体系,以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思考,以亲身实践深化理论领悟;完善“六大制度”体系:“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构建“党建引领、互促共进”的引领体系,以学生党建带动学生团建,以学生党建带动班级建设。

102D6

支部组织新生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专题党课

二、构建“实践+”和“互联网+”模式,彰显党员风采

为了更好发挥身边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发挥标杆模范力量,支部组织生活结合学生党员特点,突出学生党建特色,校内校外二维联动,立足实践多元模式,以“实践+”三下乡、“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新生班助和“实践+”党员宿舍四种方式为主,形成学生党员“实践+”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强支部成员服务意识以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BDE7

支部开展“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8A50

支部启动“实践+”新生班助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开展“实践+”三下乡活动

BE83
支部开展“实践+”党员宿舍挂牌活动


支部还致力搭建新媒体平台,建设“互联网+”支部,通过微信、QQ群、党总支公众号、学习强国等沟通渠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理论学习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定期转发前沿的党建理论和时政要闻,推送特色活动,提高支部的影响力。如2019年9-12月,支部相继在线上发布31篇学习类+活动类推文,线下举行了29场活动,100多名成员参与其中。

三、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

支部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带班建,凝聚班级共青团员力量,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走向创新潮流,激发广大青年的潜在才能,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生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标杆,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全方位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如支部和院团委理论学习部对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青马班”,落实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15B35

支部党员下基层团支部开展党建带团建学习活动

为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和学生第二党支部、教工党支部通过阵地联建、工作联动等措施,充分发挥结对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

EDEB

经济与贸易学院师生党员“我和国旗同框”青春告白祖国合影

F050

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合影

未来,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将以“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荣誉称号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要求,以点带面,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努力把支部党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谱写支部党建工作新篇章。

经济与贸易学院党总支供稿

审校|刘 英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