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明,来自2015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曾获2017年度“新华好青年”称号,多次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一项、省级奖项三项;拥有四个实用型专利、两个软件著作权、一个发明专利,其在校期间参与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被核心期刊录用。
“为未来铺路,让能力提升”
学习成绩在全专业排名第一的他,曾在大三的时候获得特等奖学金。2017年在信息科学学院领导的支持之下,许志明创建了信科院创新创业科技活动中心——信科院的竞赛组织平台和技术传承平台(第二课堂开设技术课),并且担任其第一任主席。积极参与竞赛的他,曾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赛事奖项十一项,校级奖项若干。其中,他作为队长在2018年10月带队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并且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许志明所在团队获得第二十届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
“所有研究成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以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点”。回顾论文、专利完成并发表的经历,许志明是先以一个项目为出发点,在完善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继而选择申报专利或者发表论文。“我的专利是以我的‘大创’项目、攀登计划项目,以及各个比赛所完成的项目为基础来进行申报的”,许志明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这些项目是由他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出来,在确定选题之后申请的学校大学生创业项目获批成为国家级项目后,不断完善并申报了专利。“也许会被质疑,甚至是被否定,但是只要坚持心中的目标,就总会有成功”,许志明说。
许志明(左一)带领团队参加2018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比赛在我的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让我所学的知识有机会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展现价值。”许志明谈到,在决定参加一场比赛时,就要了解这个比赛有哪些选题类型。在选题时,要在契合比赛类型的前提下紧跟时下热点,关注新技术的发展,选择比较有特色和优秀的项目题目,选对方向就成功了一半。与此同时,还要对自己的项目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再进行资料收集,在设计中与组员一同展开“头脑风暴”。此外,还要多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许志明认为参加比赛前需要了解这个比赛是否有益于自身成长。如果是去参加非本专业且其专业性很强的比赛,不仅获奖几率小,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帮助不大。
许志明对学校的支持,学院领导对双创中心的资助心存感激,“我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学校的支持,为学校争光是我的荣耀!”当下的努力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以学习为重,与实践结合
“要在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注重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比赛不仅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也是让他巩固知识的平台和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是许志明比赛的初衷。
许志明认为,比赛固然重要,但作为大学生,更应以学习为重,切勿因小失大。“利用课外时间参加比赛完全没有问题,但前提是保证学习不落下”,许志明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主要以学业为主,只有完成好学业,才能涉及其他的事情,只要有心,在任何一个大学阶段去参加比赛都是合适的。”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且参加各类比赛荣获奖项,这不仅使父母更加放心,也让自己青春无悔。
许志明所在团队所获的专利证书——一种在线直播教室管理系统
忙碌中追求,追求中实现
“没时间迷茫,因为我很忙”。在大一期间,许志明担任班长一职,同时也是一名实验课室管理员,在忙碌的日子里,一直追求向前,没有时间迷茫。“身兼班长和实验课室管理员,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忙碌,但正好借着管理实验室的机会,我可以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做项目研究。让自己在忙碌中找到追求。”许志明向学生记者分享道。
“大一时预备,大二时奋斗,大三时收获,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梦想”,许志明在提及参加比赛的规划时谈道,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的技术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专业优势。
“笃信好学”成就了今天的许志明。“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别人的看法没有那么重要。”许志明强调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被质疑,甚至被否定,但是在未知的道路上,我们也要相信成功的存在,坚持不懈,尽可能走向理想的方向。
“成功苦中求,梅花寒里开”,许志明的成就不是轻易就获得的,他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要多于大多数同学。许志明寄语师弟师妹:“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希望你们坚持自己的坚持,终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稿件来源:中大新华记者站
文字:曾依 唐丽媛 摄影:许志明
审校:刘英 责编:刘英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