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新华微眼•第三十七期]请回答1919:用爱国与责任书写青春之我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5-04 [来源]: [浏览次数]:

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

——李大钊

100年前的今天,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着“爱国”的旗帜,喊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示威、游行、请愿甚至不惜对抗政府。但这并不是一场混乱的暴动,而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上抗议游行

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的集体记忆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中国后,爱国主义群众无不斥责日本的卑劣行径,义愤填膺,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守国家主权。由此,一场以广大青年为主的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运动宣告开启。

期间,全国多地学校的学生相继宣告罢课,影响不断扩大,大量学生因抗议而被捕,上海工人也开始了大规模罢工,形成了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迫于学生运动及其引发的社会压力,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人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被毛主席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常在文章中鼓励青年同志们追求自由、科学,崇尚进步、民主。其中,由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更是一种庞大的力量,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五四运动中,他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与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一起,引领了一大批青年掀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这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运动,掀起了旧时代的“新思想”潮流,指引青年们走向未来奋斗前进的正确方向。

五四运动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领袖罗家伦将五四运动的精神概括为“学生的牺牲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与“民众自决的精神”;陈独秀谓其为“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五四游行的总指挥傅斯年说:“我对这五四运动之所以重视,是因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他们所述的观点,共同反映了“五四”具有社会动员的作用,是民众自觉采取的“直接行动”。对于五四运动,我们与其称为爱国的运动,不如谓其为民众的觉醒。

五四运动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爱国运动,其背后有着远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在西方的直接影响与日本近代的国家观冲击下,原本只有“王朝与天下”的传统思想发生激烈蜕变,在这场运动的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表现出强烈的“强调个人与国家一体化”的国家精神。

热爱祖国——理性而热烈地爱国

百年历史沧桑,五四精神历久弥新。2019年4月28日,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其中,今年38岁的“女焊将”王中美是“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得者之一,她在电焊行业已扎根了19个年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桥梁电焊事业。工作以来,王中美带领团队通过优化参数、改进工序、创新工艺,取得新型钢种焊接、重型钢梁焊接、特殊工位焊接等17项创新成果,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荣获奖章的青年集体,他们是当代青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优秀榜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强国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当谈及爱国话题时,有同学回应道:“爱国就是心存祖国,懂得维护祖国的形象,忠于党和人民以及为祖国作出贡献。”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无法像历史英雄英勇无惧地奔赴战场,献身祖国,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依旧可以做到心系祖国、理性而热烈地爱国。

无独有偶,2018年,微博用户名为“@洁洁良(现已被注销)”的厦门大学研究生田佳良公开发表辱华言论。曾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的她,满口侮辱国家、侮辱人民的污言秽语,不断挑战网民底线、民族尊严,最终她被厦门大学开除党籍,作退学处理;同年开学,湖南城市学院的准大一新生王某因在网络上公然发表辱国言论而被学校取消入学资格。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它扎根在亿万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里,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作为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将爱国情怀长存心间,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湖南城市学院官网对学生辱国事件发布通报

近日,有着800多年历史文化的巴黎圣母院不慎失火,“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人类文明失去了一座瑰宝,世界人民纷纷为此感到痛惜。然而,个别狭隘的民族主义网友借此“叫好”,并言“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他们用偏激的言辞表示不满与不屑,彰显狭隘而畸形的 “伪爱国情怀”。

但有更多理性的网友表示:“我们没有遗忘圆明园的毁灭,也没有忘记圆明园的浩劫制造者是英法联军,但是,从人类艺术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圆明园的毁灭,还是巴黎圣母院的失火都是人类艺术和人类文明的一大遗憾。”

诚然,艺术是无国界之分的,对于让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的消逝,是全世界的损失,没有什么值得拍手称快。爱国没有错,错的是狭隘、盲目地“伪爱国”。

2018级金融工程专业的吴同学谈道:“爱国主义情感是理性爱国的前提和基础,理性的爱国行为是对爱国情感的实践和升华,我们要坚决反对把爱国情感和理性割裂与对立起来,当代大学生爱国的正确方式是实现爱国情感和理性的辩证统一。”痛惜圆明园的毁灭与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本不冲突,热爱自己的国家、历史与文明的人,会以同理心看待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理性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跟随新时代,做好新青年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也寄语当代青年:“当好新时代的追梦人”。新时代青年表示,“我们会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好专业技能,身负对国家、社会、父母的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突破。坚持守法,坚持党的领导,应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为社会做贡献。此为‘好青年’的基本要求。”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新时代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四是新时代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五是新时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六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时代在变,主旋律在变,然而青春的真谛却是不变的。青年同志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不懈奋斗。

“我觉得青年人必须有责任意识。既然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政策保障,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懂得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践,让自身所学发挥价值,服务社会。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运用毕生所学,报效祖国。”一名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向学生记者谈到。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青年建设新时代寄予了厚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应立志做好新时代的追梦人,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

稿件来源:中大新华记者站

文字:曾依 张嘉昕 唐丽媛(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校:刘英 责编:刘英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