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抗战纪念•暑期寻访]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7-28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27、28日,“芒果黄鸡队”与当地阳光义工一同翻山越岭,寻访老兵足迹,携带慰问品前往抗战老兵家中,倾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回顾抗战事迹。

曾运华:上了战场,便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66军159师2连3排机枪连战士曾运华老兵对自己当年抗战事迹娓娓道来
    他17岁开始自己的从军生涯,在广西柳州参加昆仑关战役,未曾想队伍在此次战役中伤亡惨重,老兵身上多处战伤,至今手中仍残留着当年的子弹碎片,左手有两根手指也因一次飞机轰炸而落下残疾。“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激动地说着。
    在抗战的日子里,无食物果腹是常有的事,能找到什么便吃什么,最困难的时候也就饮自己的尿液。老兵说,今日国家昌盛,人民安康,便是最大的幸福。

钟清兰:投军抗日,保家卫国

\青年军209师625团战炮连的钟清兰老兵在访谈中唱起了《抗战胜利进行曲》
    当年的他,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毅然投军抗日,立志保家卫国,加入了青年军209师625团战炮连。炮火阻挡不了老兵的求学之心,在那战争的年代,他用半年时间学完了黄埔军校三年的军事文化课程。
    军营的生活十分艰苦,老兵便时常唱军歌来激励自己。在采访过程中,老兵不禁给记者们唱起了当年激动人心的《抗战胜利进行曲》。铿锵战歌,直到今天依然嘹亮,让听者热血沸腾。
 
李干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青年远征军209师625团3营8连2排5班列兵李干谋老兵分享自己当年投笔从戎的事迹
    同样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当年还是一名高中生的他决定投笔从戎,投身抗战,跟随着部队从梅州兴宁市大坝里出发,徒步跨行了多个省份,走上抗战前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从未后悔过当时从军的决定。”老兵平声说道。
    后来抗战结束,老兵从青年军退役,又重新拾起丢下多年的笔头,考入了上海军需大学,并顺利结业。再后来因思乡心切,老兵辞去了安稳的工作,经香港辗转回到广东省广州市考入南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建设工作。在采访结束后,老兵向记者赠送了一本回忆录《牵手弥坚风雨路》,对我们许下他最殷实的愿望,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快乐。

李化勋:救国杀敌,从不曾想退缩

\青年远征军209师625团3营重机枪3连3排李化勋老兵谈曾经的抗战故事
    走进抗战老兵李化勋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贴在墙上的诗。这些诗是老兵在日常闲暇之时所作,每一首诗意都发自他的内心深处,体现着他抗战时期的真实写照。老兵一边给记者们解读诗词,一边回忆着自己当年的抗战事迹。
    1945年4月某日晚8点左右,一支由三个不同连队组成的百人夜袭队伍,向日军所控制的白云机场发起了突击。当时老兵属重机枪排,他协同其他两位战友抬起一台百斤重的重机关枪奋勇杀敌,让敌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邓福粦:血洒沙场,报效祖国

\青年远征军209师625团3营重机枪连2排联络军士邓福粦老兵回忆从军故事
    亲闻亲人在南京大屠杀中遭受迫害,激起邓福粦抗战杀敌之心。响应国家十万青年投军的号召,老兵不顾家人反对报了名,加入青年军。然而在军队出发之时,父亲却把他关在房子里直到队伍离开。那时老兵一心想要报效祖国哪怕血洒沙场,于是带了些许钱粮和衣服,让别人用自行车载他抄近路,最终得以赶上已经出发的队伍,一起乘船前往上杭进行集训。
    在采访中老兵谈笑风生,表示如今国家和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爱温暖着他们的晚年。

\院记者站“芒果黄鸡队”与抗战老兵合影留念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78年前,当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一批批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抛洒热血,为民族的存亡贡献了自己青春甚至是生命。而今,当年英勇抗战的他们,或长眠于祖国的大地上,或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兵们却不失风貌,带着当年的抗战事迹与革命精神与后人分享。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应学会倾听老一辈那些年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奋勇向前,与新一代的爱国情怀相融合,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院记者站“芒果黄鸡队”供稿 文/梁雪莹、张琳、梁碧娴、何宇丹、何晓苑 图/郭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