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是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这一无冕之王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适逢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的学生记者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11月8日下午,中大新华记者站的校园记者们暂缓平日忙碌的步伐,采风“广东最美湿地”、“中大新华最美后花园”华阳湖湿地生态公园,用文字、镜头、视角诠释记者使命,用青春与活力纪念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学生记者节。
当晚,中大新华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暨新老记者见面会在东莞校区召开,主题为“有一种荣光叫学生记者——爱与责任,使命与传承”。活动邀请全体新老记者共聚一堂,欢度学生记者节,聆听诗歌朗诵《我们是记者——遇见,黄精灵》,新老记者们并纷纷讲出自己当一名校园学生记者以来的心路感言,现场气氛深情而感动,融洽而欢乐。
会上,在记者站站长团的领誓下,百名校园学生记者庄严宣誓:“我是一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生记者。我决心,心怀‘责任、敏锐、文笔、视野’,强新闻本领,塑记者品格,做真实、客观、有温度的报道。大学四年,传承发扬中大新华记者站精神,扛起爱与责任、使命与担当!力主正义舆论,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服务中大新华,服务全校师生,共促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据中大新华记者站介绍,王庭槐院长为百名校园学生记者队伍亲笔题词,祝贺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希望学生记者们谨记“责任、敏锐、文笔、视野”,勿忘初心,以服务为宗旨,勇担社会责任,将“百名校园学生记者”队伍打造成学校的实践育人品牌。这些活跃在校园新闻前线的“百名黄精灵”,继续传递中大新华正能量,传播中大新华好声音。
党委刘美南书记祝贺中大新华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他表示,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枝传播校园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活跃的生力军,是大家的汗水和付出成就了学院的美好,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同时祝愿百名校园学生记者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
据中大新华记者站指导老师刘英介绍,校园学生记者与专业的职业记者所有不同,学生记者们从兴趣爱好出发,视校园新闻事业为己任,无偿付出,长期受到记者精神的引导和熏陶,这支队伍较同龄学生多了份成熟、吃苦、敏锐。谢晶晶同学是中大新华记者站“百名校园学生记者”中的一员,她说作为一名校园记者不仅是一种荣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为了更高效地传播校园动态,做出有品质的新闻报道,贡献自己的课余时间,牺牲休息时间都是值得的。
据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2013年成立仅两年时间,目前已加入广东高校传媒联盟并获广东省“十佳校媒”评选“最具活力奖”,居广东近160余家校园媒体前列。
中大新华记者站百名学生记者庄严宣誓
诗歌朗诵《我们是记者——遇见,黄精灵》
中大新华记者站学生记者采风“广东最美湿地”华阳湖
王庭槐院长(中)与百名校园学生记者队伍合影
中大新华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暨新老记者见面会合影
领导寄语:
王庭槐院长:祝贺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希望学生记者们谨记“责任、敏锐、文笔、视野”,勿忘初心,以服务为宗旨,勇担社会责任,将“百名校园学生记者”队伍打造成学校的实践育人品牌。这些活跃在校园新闻前线的“百名黄精灵”,继续传递中大新华正能量,传播中大新华好声音。望大家以邹韬奋杰出新闻记者为榜样,力主正义舆论!愿黄精灵们更加精灵!
党委刘美南书记:祝贺中大新华首届校园学生记者节。学院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传播校园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活跃的主力军,是你们的汗水和付出成就了学院的美好,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同时祝愿百名校园学生记者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
许淑锐副院长:小小记者担重任,大小会场忙记录。及时传递正能量,赞颂先进扬事迹。手艺再多不足满,练笔练嘴功夫在。校园练好基本功,创业路上显轻松。今日小记者,来日担重任。
学院办公室丁艮平主任:当好“王”,不怕困难,忠诚事实,忠于理想;握好笔,写出真理、描绘真实、报道真相;用好镜头,展示美丽、展现魅力、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勉。今天是记者节,向你们致敬,祝你们节日愉快!
老师感言:
宣传与新闻中心刘英主任: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记者站,一个是我的乔宝。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四年,与记者站同战线,共成长。未来,愿我们的学生记者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作”的记者站精神传承下去。而今,我们的校园新闻事业才刚刚起步,让我们一起战斗!记者站之于我们,说爱太轻,比爱更沉的是责任!共勉!
记者感言:
山高绝顶再攀峰!每个记者站的记者都在攀登,愿你们背负着命运给予的重载,艰苦跋涉,攀登上一个又一个意识、品德、情操、知识的高峰!在第十六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在此向没有假期的记者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记者站站长:林镇豪
在记者站两年多的时间里,觉得这就是我大学四年里最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我大学四年里最最灿烂的时光。因为记者站,我们相亲相爱,一起奋斗,再苦再累也一起扛;因为记者站,我们永不言弃,一起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因为记者站站,我们涌动在校园各个角落,做好服务本色。今天的记者站,立足在中大新华校园之中,迈向了广东各大高校媒体之行列。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我们一届又一届记者们的努力,我深知付出是必须的,回报是偶然的,为了记者站,我愿意不断付出,不断努力,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都会一直爱她,守护她。衷心祝福记者站越办越好!
---第一届记者站站长:李波
亲爱的小记者们:
你们好,今天是记者节,是属于你们的节日,请原谅我今天不能来到现场陪你们一起过节,分享这节日的快乐。可能此时此刻的我还在华师上着课,作为一名新晋的大学教师,我必须履行我作为老师的职责。
晃眼又过了一年,时间让我想起了你们繁忙工作的背影,工作之余嬉笑打闹的欢声笑语,我时常想起以前作为记者生涯的时光:披上黄马甲,戴上记者证,一只笔,一本笔记本,一支录音笔,走进新闻现场,和我们的记者一起“共赴战场”,每一场仗打下来,都是身心疲惫的,但庆幸的是,我们不但“活”了下来,还频频传来“捷报”。我以记者站为荣,以记者为豪,直到现在,在现任的岗位上,我也时常和我的学生说“我来自记者站,那里埋藏着我四年的大学时光。”
今天晨跑的时候,路过一片花丛,那欣欣向荣的景象深深的吸引了我,就好比记者站的今天,也是欣欣向荣的,而年轻的你们让记者站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经久不衰。
师弟师妹们,我不太会说太多感人肺腑的话,但我希望你我都是不忘初心的人,不忘当初选择记者站,选择记者的初心。我把全世界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可爱的、辛勤的、先人后己的你们,祝你们节日快乐,时刻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鞭策自己,成为优秀的大学学生记者。Love You!
---第一届记者站副站长:赖玉娜
人一辈子要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开始做的初衷,也许只是心中的一股热情和冲动。在做的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想的和做的有时并不一样,但它却会给你另一番的收获和感受。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相信在记者站的小黄鸡们,你们会收获到更多。
---东莞校区记者站采访部副部长:王雨琦
记者站是我重新找到自我的地方。
---第一届记者站站长助理:梁景泉
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最美好最难忘,
属于我们的记者站。
新华的记者们!
节日快乐哦!
---东莞校区记者站采访部部长:许琳捷
hello,大家好。作为记者站的一名小黄鸡,我因来自记者站而自豪我因成为一名记者而自豪。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祝你们记者节快乐。同时感谢你们的付出记者站才有今天的成就,也祝记者站越办越好。作为一名小黄鸡,希望你们恪尽职守同时也注意身体。we are family!
---第一届记者站秘书部副部长:周嘉瑜
(院记者站供稿 文/徐少伟 谭洁 图/崔亮玥 温纬韬 郭培华)
责编 | 李波
校对 | 林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