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高龄的老人凭着非凡的毅力从零基础学汉字,70高龄写下人生的第一本书,将此生所闻所见所感毫不保留地记录于自己的作品中,内容充实,并且语言间充满着整个时代所独有的气息。今天我要谈的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以及她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
六十岁写字,七十岁写书,并且写下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流水账,而是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穷乱年代生活来抒发对那个年代最真挚的情感。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每字每句,动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的语言,心理,形象等刻画,既带出了生活的气息,也反映了当时年代的历史。书中没有运用含蓄让人难以捉摸的语言文字,相反采用的是简单平易近人的人物对话形式,且这种形式贯穿于每个小故事中,让读者在阅读当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在形象外也把那个时代的人物想法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并且一环紧扣着一环,将“穷”和“乱”于无形中刻画出来,化无形为有形。
一个个小故事承载着整个时代背后作者无数的心酸与无奈以及时代历史的沧桑。传奇奶奶并不是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知识的熏陶,她也曾在她二舅开办的学堂里接受过知识的洗礼,只不过战争的到来让学校教育一下子不得不毁于一旦,生活的逼迫,从此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消失了。但是,“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开一扇窗”,而这扇窗就是传奇奶奶在失去教育之后所经历的种种,包括战争,逃难,逼迫······看似苦难,实则磨练,这些都成为了她在七十岁写作时最好的素材。
乱时候,点天灯,刘克七的人,扫荡,拉锯,女共党,捡弹皮,逃难,难民所里的人和事,济南城的枪炮声,庞家父子······颇为生动的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不仅能品味到旧时代的陈味,还能读懂人生的种种道理。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的姜奶奶将时代的最好鸡汤赋予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让我们感受到现当代文学的足够魅力。
“穷时候,乱时候”赋予了一位七十高龄的老奶奶写作的动力,也是她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但是让绝大多数人心生敬佩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她70高龄以及她的文笔上,而是她将那个时代的穷变成了精神上的富,将时代的乱化成了思绪上的清晰,真正创造出一部极具魅力的《乱时候,穷时候》。
(文/中文系 陈素嫦 指导老师:马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