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遇》是70后诗人黄礼孩先生的电影随笔集,这本书收集了诗人对看过的42部电影的所观所想,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观点,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见解,一种诗意生活的书写。对于黄礼孩而言,电影是未完成的昔日,是发生中的当下,也是所指向的未来,电影为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生活。童年时的观影感受对后来诗人的写作以及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每周去淘碟也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
诗人会对拍出有情怀、拍出人性的《林肯》表达敬意;会在《在路上》中找到狂野而又激情燃烧的青春;会对《黑蝶漫舞》中女主角的精神而感染,为她的悲惨结局而神伤;也会在《超脱》中思考社会问题、思考教育制度扭曲所带来的恶果;诗人没有生活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斋里,在他的笔下,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既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也有对人性恶的反讽。诗人在书中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观照与反思。
在《不可触碰》这部电影中,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最后却能够因为真诚与信任而走到一起,诗人在书中写到:在一个原本无可触及的黑暗世界里,因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理解、信任与需要,他们舞动生命的渴望,拼出各自内心的彩虹,嫁接出一条希望之路。这不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吗?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些细小的事而产生误会,甚至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产生巨大的社会信任危机,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信任,多一份真诚,也许世界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回想自己的观影经历,那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每一次观影似乎又经历了一种不同的人生,有些电影它能够让你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有些电影看过就罢,没有太多印象。也许正如诗人所说:花很多时间看一部电影,也许并没有太多益处,就像天边的云朵或星辰,但它却长久地飘荡或闪烁在你的天空里,叫你难以忘怀。我没有诗人那般的细腻,也没有诗人那微妙的洞察力,但我也一样从电影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书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也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娓娓道来,就像是一个与你一起观影的人在看完电影之后互相表达自己的感想一般。
初读时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书取名叫做“目遇”,诗人要遇见什么?读罢才恍然大悟,诗人所看到的每一部电影不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吗?诗人在电影中欣赏美景,在电影中邂逅粉红女郎,在电影中感受真善美,在电影中看到另外一种生活,也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所谓目遇,就是眼睛遇上另外一种人生,另外一种生活,这不仅仅只是感官所带来的快感,更多是心灵的碰撞。诗人说电影是礼遇自己的最好方式,也许正是如此吧。
(文/中文系 杨茂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