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师研]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讨 ——读《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有感 (节选)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12-20 [来源]: [浏览次数]: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讨
——读《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有感 (节选)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会计学院 李杏余

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解放人的思想,开拓人的眼界,培养人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而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德、智、体、美全方位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及责任感、使命感,致力于培养有德行、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高、全面发展的、能够真正独立走向社会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如何培养人?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马克思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例如,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因材施教,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做活做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引领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在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上下功夫见实效,在创造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见实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 落实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通过基层党支部层层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从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工作队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扩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各个高校应该完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提拔和招收具有良好专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教师,充实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按照《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要求,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完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最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教学与科研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反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正如杜德斯达所言,科研和教学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并以此形成科研、教学、学习的连接体。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不仅仅是指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学生中间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科研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答案的学术研究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方法。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给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的平台,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3.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课程的设置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但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一定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社会动态和社会热点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进行实践的机会,利用真实有效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势必要求授课的方式多样化、多渠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与传播者,务必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4.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坚持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真正的科研和实践,这才体现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把教师的科研、实践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高校为谁培养人?

在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提出来揭开了教育实质的面纱,这是教育的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才能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高校人才培养最终是要为社会输送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保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听党的话,是不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也就是说是不是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党的执政之基,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极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