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由教务处组织开展的以“互联网思维进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评价”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月活动获得各院(系)部教学单位的广泛关注,有效地推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在“课堂教学月”活动中,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展示出理念先进、教风积极、课堂活跃、教法创新、教学成效特别突出的课堂教学进行展示,经教学督导、各学院(直属系)教授、教务部组织听课小组综合评议,优选出不超过三名教师授予教学方式创新奖。
近日,校领导随教学督导走进两个校区的课堂听课,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月”工作,了解“课堂教学月”的情况和效果。这与我校提出的新华家规:常抓“四个一”教学工作,以及“督导倍增计划”相呼应,在课堂听课过程中,把“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学生记者采访了前来东莞校区听课的校领导、教学督导,以及课堂上的老师和同学们。
校领导、督导、师生接受记者采访
■校领导进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服务保障教学
校领导、教学督导(最后一排就坐听课)进课堂
杨卫华副校长(中)、潘琪督导(右)在与任课老师交流
校长助理林秋贵(左)、韦沛文督导(中)与任课老师交流
记者:听课过程中,您发现课堂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蓝永金副校长、副书记:
从总体来说,老师讲课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好,同学踊跃参与互动交流,课后三五成群去和老师讨论问题。
不足的问题:学生的能动性还需充分调动。学生要清楚我们是来读大学,不是来玩大学。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知识面还需要不断去学习和完善。
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围绕一个目标拓展自己,完善自己。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做好个人定位,设定小目标,围绕这个方向,再进行拓展。如:确定考研的同学,就要多做考研习题,通过练习才知道自己哪一块需要加强,才能查缺补漏。
杨卫华副校长:
我觉得老师讲课总的来讲表达很清楚,做的教案也比较明晰,课堂的秩序比较好,解析的概念总体来讲还是很清晰的。
不足的方面:我觉得有一些概念可以用更多的事例来解释,例如:刚才课堂中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应该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做显成本,什么叫做隐成本。用实际例子来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另外再加入讨论环节,我觉得可能课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林秋贵校长助理:
我觉得我们的老师整体来说是比较认真的,从课堂情况可看出老师们备课认真负责,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其中有一些老师,如吴喜龄老师,讲课很有激情。她教学的方法非常不错,一是深入浅出;二是能够利用一些新的素材、案例,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从教学管理服务的角度去改善教学环境来保障教学效果。比如课室的安排,在大班上课的人数过多,风扇比较旧,且数量少,夏天的时候会比较热;另外就是一些老师上课比较平铺直叙,导致教学质量不太高。
■督导倍增计划:成效实 助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学督导们(潘琪教授、陈荣冠副教授、邵冲副教授)深入课堂听课,做听课记录
记者:您如何看待学校的“督导倍增计划”?实施情况和成效?
蓝永金副校长、副书记:
教学督导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教学督导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了解教师上课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另一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学校的“督导倍增计划”实施情况和成效很实,督导非常负责任,一大早就开始来听课,对我们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发挥督导导教、导学、导管的作用。
杨卫华副校长:
我觉得“督导倍增计划”是产生了实际效果的。教学督导就是“督”和“导”,我觉得“导”的成分更大一些,就是说引导老师和学生怎么去教和学。他们可以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问题,发现了问题以后,反馈至教师和教务处去采取一些措施,好的去发扬,不足的去弥补,我觉得这个还是有效的。
此外,计划实施的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督导,一方面调动他的积极性,另一个方面就是能够安排得更好、更优化一些,比如说至少他要了解他听的这门课,他所听课的这个学科的知识他自己要懂,如果他自己不懂,他就只可以看到技能,看不到实际的讲课的深浅度,或者说表达是否正确就没有办法辨析,督导最好能够做到听同一类的课,不可能去听每个专业的课,比如说,我是搞经济的,张贵萍老师讲的微观经济学,她讲得怎么样,我就敢说我自己有发言权,如果你不是学经济的,可以总结,在总结的过程当中看看怎么能够更优化一些。同时,督导除了去听课还要了解一下,老师对同学怎么看,同学对老师怎么看,不仅仅是听课。
林秋贵校长助理:
“督导倍增计划”是我们学校的六大人才计划之一,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在紧抓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举措;另一方面督导通过深入调研,以此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教师们了解到他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龙冬阳督导:
这次督导倍增之后,我负责的面向和学科更专业些,定向把握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这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今年论文答辩比起去年进步很快,定期的论文检查,去年的问题,今年基本上都改了。
韦沛文督导: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保守,也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一方面确实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督导一个学期大概听四、五十节课,就大概可以把学校里的所有老师的课都听过了,但是太多次的进课堂听课可能也会带给上课老师一些压力,不过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相信这种无形的压力是对教师的一种正向的提升和督促。
■督导进课堂:教师授课思路清晰有条理、有激情
学生记者采访教学督导们(潘琪教授、陈荣冠副教授、龙冬阳教授、韦沛文教授)
记者:请您对这次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龙冬阳督导:
我刚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论文答辩组织形式是非常好的,比去年进步很大,从组织、场地方面来看都挺不错的。但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论文质量,特别是论文的选题,尽可能和实习单位,项目相连接。
另一节是实验课,这位老师我也是第一次听他的课, 老师讲得不错,相对来说论文答辩质量有待提高。像IT这样的课程,同学对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来说,实验课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实验课的课堂氛围就活跃些。
韦沛文督导:
这次听课,总体来说老师们讲课效果比较好,我个人对此比较满意。在备课方面,比较认真,准备也很充分;上课时对课程内容比较娴熟,无需拿讲义。PPT内容做的很丰富,字体够大。尤其是吴喜龄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有条理,声音洪亮,非常有激情;上课时会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带动同学们融入课堂,对传统的课堂形式进行了非常好的创新。
建议可以增多一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次数,让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在这几堂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太够的,这就要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一些细节可以进一步改进,我认为老师们上课写的板书能够及时将不需要的东西擦掉,然后再写新的东西,最好做到不要“见缝插针”。另外使用黑板和投影时,板前灯的开关要注意调节。
■任课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让学生学得更牢
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精彩授课
记者:您对本次课堂教学有何感受?
何忠礼老师:
感受就是同学们非常认真,另外就是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还是比较弱,需要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后练习,把基础抓牢一些。
孙慧卿老师:
学生上课总体来说是比较认真的,但有时候还是要讲的更慢一些,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这样学生接受的效果才会好一点。
张贵萍老师:
我觉得这节课算正常发挥吧,然后学生参与还可以,我先讲解一些课堂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然后再做一些习题,巩固一个知识点之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另外在课堂上还特别强调,学生要进行一个知识的迁移,也就是学过的知识点要能够运用于现代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中。
记者:您怎么看待校领导和督导听课这一举措?
张贵萍老师:
我觉得校领导听课的话能够让我更加积极的调整自己的上课状态,通过这个竞赛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加能够弥补自己上课的一个缺点,另外在备课的时候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授课时的逻辑。
■学生: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学生在认真听课
记者:这节校领导、教学督导进课堂的课,您觉得有哪些不同?
16级国贸张同学:
这节是实验课,我觉得同学的积极性提高了,会有很多同学主动问老师问题。听了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了不仅只是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上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普及了很多课本外的内容,也使我受益匪浅。
记者:校领导和督导听课给予的点评和建议对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16级国贸张同学:
我认为校领导和督导的听课对课堂最大的影响在于会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我们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能更高效率的投入到课堂中。校领导的视察,深入基层,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到在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总结,加以改进,这一点很有意义。
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字 | 罗嘉旸 詹惠婷 潘雪欣 符真妮
图片 | 冯展豪 罗韵倩 钟耀声 张家骥 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