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应用型双创人才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氛围,我校团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在学校班子的指导下,着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持续开展了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校外实习实践(展翅计划)三部分内容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双创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和推荐师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据统计,2014-2017年4月,经校团委组织参加的市级以上的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累计25项,荣获市级比赛奖项32项、省级比赛奖项65项、国家级比赛奖项15项。
我校师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剪影
一、平台育团队,师生共创
2016年3月17日,校团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服务中心,聘任信息科学学院万智萍老师为中心指导老师,指导中心有序地开展一系列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招聘学生干部,由学生干部全程跟进各项比赛活动及参赛团队情况进展,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2016年4月,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正式聘请来自我校信息科学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药学系等双创导师26人,搭建“师生共创”平台,探索师生共创新模式。在这里,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科研和学习,学生在参与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及竞赛时能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通过以赛促课、课赛结合的方式,将比赛中呈现的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师生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中教学相长、科研相生。中心建立起双创项目库,号召有项目、有创意的同学随时来中心建档备案,截至目前已建档项目达78项。
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终审)评委老师为参赛项目提出修改意见
2016年4月19日,经学校研究,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暂行办法》(中新院[2010]59号)进行了修订,印发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修订)》(中新院[2016]5号),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教务部、校团委及院系相关人员组成的学科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审,并设立了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双创竞赛活动。同时,校团委的各类双创比赛已纳入“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体系,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给予工作量的认定,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热情,为大学生双创活动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6年攀登计划校内展评会展评现场
目前,我校双创团队建设逐步完善,改变了以前一有比赛就要临时慌忙找人找项目、学生有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老师有创意却找不到有执行力的团队等被动局面,基本实现了项目、团队、导师、比赛的统筹运作和全程服务。
二、三年磨一剑,硕果馨香
2014年,对于我校双创教育实践活动来说是转折年,之前并无值得称道的战绩,而自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省赛我校荣获四银四铜八枚奖牌后,我校双创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始有了起色。
随着中心的建立和团队建设的逐步完善,校团委面向全校宣传和开展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校外实习实践(“展翅计划”)三部分内容的特色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和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市、省、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
2016年我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中王庭槐校长(中)为获奖团队颁奖
蓝永金副校长、副书记(右六)带领我校参赛队伍参加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
2016年,在第三届“大智慧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第二届东莞市科技创新节等各项赛事活动中,我校师生大放异彩,共荣获市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18项、国家级奖项10项。其中,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我校十支参赛项目与来自全省102所高校的1313件参赛作品进行角逐,取得了二银八铜的历史好成绩。同时,我校学生参赛项目连续三年通过省“攀登计划”资金立项,共获得省财政厅拨款15.5万元;继首届青创学员会计学院的傅坚松同学和信息科学院的曽思源同学顺利结业后,我校艺术设计学系的黄静仪、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刘艳辉和吴泽鹏三名同学成功入围第二届“青创100”学员,我校入围人数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并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我校会计学院的何裕东、经济与贸易学院的林佳铨两名同学在全省上千名“展翅计划”参与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实习生”称号,这让我校成为全省独立学院中获得此奖项人数最多的院校。
我校学生参加“青创100”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学习交流活动
2016年“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总结分享会现场
三、实践强应用,进取双创
经过三年的努力和积淀,校团委双创教育实践活动成绩日益凸显,积累了宝贵的赛事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将敦促我们不断探索反思,推动双创活动纵向发展,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应用型特色,积极打造具备师生实践实训实习功能、科技研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的双创服务平台。
第一,自编双创类比赛年历,为项目成长作全程规划。根据已有经验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和稳定性,更好服务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活动范围。要积极发现、培育、树立双创典型、案例,推广先进,对积极参与、取得明显成效的师生代表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活动的影响,拓展活动的范围,增大活动的受众面。
第三,创新思维,促进项目多方面发展。了解政策,了解活动,了解行业,结合已有参赛项目,尽可能为参赛学生开辟新的参赛渠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已然到来,我校顺应发展趋势,抓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双创教育氛围,为青年学子搭建广阔平台,激发大学生双创潜能,为抢占双创战略制高点,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应用型的高素质双创人才。
校团委供稿 通讯员|代亮
采编|宣传与新闻中心 记者 刘英
责编|钟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