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由教务处组织开展的以“互联网思维进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评价”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月”活动获得各院(系)部教学单位的广泛关注,有效地推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我校近期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并纳入学校教学月活动。此次期中教学检查旨在围绕我校2017年工作要点“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方略,着力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掌握现阶段教学运行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校领导非常重视该项工作,王庭槐校长、周云书记等校领导与教学督导一起走进两个校区的课堂听课,深入课堂第一线,齐把教学质量关,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月”工作有效开展。
我校宣传与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在广州校区听课的校领导、教学督导,了解我校“课堂教学月”的情况和效果。
授课情况和教师态度:整体情况好,态度认真,建议不要过于依赖PPT
校领导和督导们在旁听了许多任课教师的讲解后,认为整体而言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良好,其中不少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课讲得很好;教师们对待教学都很认真,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准备充分。
李中生副校长提到,以前有的老师会出现对着讲稿念的情况,但这次听课可以看到,很多老师都能脱稿讲课,并能走到学生中去,较好地把握课堂气氛。另外,在板书方面,没有因为用PPT而忽略了板书,有不少老师能适当地将关键信息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任课教师在认真授课
同时,部分教师存在过于依赖PPT的情况。罗蔚茵督导提到,有的教师讲课变成讲PPT,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情来讲那些内容。这可能是年轻的教师,特别是刚上讲台的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
王庭槐校长在听课
王庭槐校长指出,各位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PPT、避免照本宣科,要注意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适时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加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校领导和督导会给出一些针对性意见,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的意见。
许淑锐副校长(右)、潘敬运督导(左)在听课
在听了一节医学实验课后,潘敬运督导提出,这次的授课内容只介绍了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很多,只是局限于概念,没有深入的内容,因而建议教师要明确该门课程的课时数和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针对该课堂学生人数少的情况,且相应的课室结构也适合用于讨论式教学。
许淑锐副校长和潘敬运督导提出尽量用讨论式教学形式的建议,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同时,许淑锐副校长建议学生们要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课堂管理和课堂考察:课堂管理要加强,灵活考察学生到课率
对于课堂管理和课堂考察的情况,李中生副校长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是课堂管理要加强。在大多数课堂上,学生位置坐得比较分散,特别是有不少学生坐到课室后排,老师很难监控课堂纪律。老师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往前坐,学生坐在较为集中的前排,不管对于现场管理还是对于授课效果都是有利的。
二是点名要适当且须注意技巧。有时候点名花的时间太长了,有的花了五分钟、十分钟。建议老师们采用灵活的方式考察到课率,比如学习一下罗蔚茵督导上课时的做法,即在课堂的中间,花5分钟做个随堂小练习,这种方式既有效考察了到课率又不浪费时间,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起来。
教学环境和管理服务:改良环境,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设备投入、环境营造和管理服务息息相关,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做检查工作中对此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希望各教学单位有针对地优化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环境,以促进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廖振亮副校长(左)、罗蔚茵督导(中)在与任课教师交流
在共同听完一节电子技术实验课之后,廖振亮副校长和罗蔚茵督导探讨了关于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意见。罗督导说:“在电子技术实验室做模拟电子技术的好处在于每人有独立的机器,且方便老师指导学生。实验室的设备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廖振亮副校长提到,学校应该要完善各种制度,让老师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每个教学单位都有一个标准化建设。而建设标准化的办公室,需要后勤部门和院(系)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善老师办公的基本条件,要有独立的休息间,配备资料室,方便老师备课,有专门的教师接待室等。同时不能仅依靠清洁工或后勤打扫清洁,每一个教师休息室、接待室、办公室都要有人负责整理,这样才能营造更良好的教学环境。
王庭槐校长(左二)在阅览室向学生了解情况
在检查了图书馆和阅览室的改造情况后,王庭槐校长指出,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精细、规范、高效、贴心”的管理服务标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共建“安全、舒心、文化、品味”的美丽新华校园。
我们督导要做师生的良师益友:注重学术性、主动性和尊严性
校领导随教学督导走进课堂,这与我校的“督导倍增计划”相呼应,在课堂听课过程中,把“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真正落到实处。“督导倍增计划”的实施,不仅适应我校师生人数增长的情况,增加了督导数量,还拓宽了督导团队的专业覆盖面,提升督导工作的专业对口率,有利于我校各学科各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发挥督导的作用,罗蔚茵督导提出了她的见解。她说,“督导倍增计划”增加了针对不同专业的督导,督导们能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督导。但要注意,我们督导主要的工作不是做课堂检查,而是做师生的良师益友。怎么做到良师益友呢?就一定要对讲课提出专业的意见,比如看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不明确,对教学内容是不是符合培养目标,而不是看看课堂纪律怎么样,教师有没有准时到课,有没有按时下课、提前下课。
罗蔚茵督导(左)在与学生交流
同时,还要注意督导工作的特点:一是要有学术性,它本身不是一个行政机构,不应该按行政来运作,它应该是学术机构,从学术角度去开展工作;二是要有主动性,督导要主动想到做什么工作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对学生起引导作用;三是要有尊严性,督导本身要用高水平的学识、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全体师生对他的尊敬,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们在认真做实验
课堂师生互动
对于近期的校领导和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齐把教学质量关的工作,教务处处长尹小川表示,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一方面,教师的经验和技巧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督导的听课、沟通和指导,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学技巧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督导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高水平的专业学识,也激励着我校教师们不断精进业务。另一方面,校领导在听课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教学一线情况,了解我校教学运行的状况,有利于做好我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管理工作。
教务处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相关组织安排,并及时与教学督导室、校长办公室做好相关沟通协调工作,共同有力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听课的情况,校领导和督导肯定了我校整体教学情况是良好的,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教务处将针对性地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全面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钟婉 李清波 图/李清波
审校|刘 英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