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三下乡]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法始于画,携手同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7-21 [来源]: [浏览次数]:

DAY 1:学法不忘,普法扬航,走进高谭

“七月朝霞红似火,壮士豪情满胸怀”,在95年前的深秋,革命星火在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点燃。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总人口14703,中共早期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区级苏维埃政权最早成立地,有着“岭南井冈山,东江红都”之称。这个拥有着将近百年革命历史的小镇,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法律学系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此次暑假“三下乡”的实践地。此行由指导老师叶本青带队,由队长黄文赞,副队长梁阳阳和12名来自法律学系扬航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组成,另有8名来自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十饿不摄”团队的成员,他们将一起抵达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进行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普法义教和调研活动。

队员出发前合影

抵达高潭中心小学,进入到教室内,与孩子们相见,互相了解。作为一个法律学系的志愿服务队,我们的教育特点是“遵守法律、教授法律、传播法律”,利用本专业的特色,从法律的视角教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

队长黄文赞自我介绍,与孩子们畅聊
孩子们进行你画我猜游戏

接下来进行“你画我猜”游戏,游戏规则虽然简单,但其间不能缺乏团结和默契。通过你画我猜的游戏,孩子们更理解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劳逸结合间,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轻松的游戏中,一个团结的队伍远比独立的个人的能力更要强大。

DAY 2:法从校园起,扬法暑我行

7月14日,实践队的队员在清晨的氤氲中来到高潭中心小学。虽然尚未到昨天通知的上课时间,但有许多孩子已经来到了教室,不似昨天的拘谨,热切地盼望着队员的到来。

孩子们认真听讲

课前,队员便与讲台下的孩子们“约法三章”并介绍了今天的课程安排。遵纪守法从小做起,首先要求他们遵守纪律,纪律就是法最初的形式,普法的前提就是教会他们在生活中遵守纪律,遵守校园纪律的习惯从小养起,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树立遵守法律法规意识。

队员正在讲解校园欺凌

紧接着是“法律讲堂”,今天的主题是“校园欺凌”。在中小学里经常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对于发展中城市的学校尤其常见,主要是因为欺凌者许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校园欺凌甚至徘徊在触犯法律的边缘,而被欺凌者也因为各种理由不敢与之相抵抗,从而加剧了校园欺凌的泛滥。因此,向孩子们普及校园欺凌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队员介绍抵制校园欺凌方法

队员介绍了“什么是校园欺凌”,也告诉了孩子们,假如真的遇到了校园欺凌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好的抵抗方法其实就是“智取”,找父母、老师等比自己年长的人与对方沟通,甚至报警,从源头中扼制这种校园欺凌行为,必要时还能进行一定的自我防卫。当然,队员也告诫了孩子们正当防卫的限度,避免被欺凌者与新欺凌者身份的转变。

接下来是“法律乐园”,第一个小游戏是“法字在心中”。经过队员讲解游戏规则后,孩子们都踊跃地参加。这个小游戏是想让孩子们对法律加深认识,初步理解,时刻记住这个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真正做到“法在心中”。

第二个小游戏是升级版“萝卜蹲”,把角色换成法律中常见的每一种不同的“身份”,包括:法官、律师、书记员、证人、嫌疑人、警察等,把这些基本的人物身份告诉孩子们,从最基础的“法”向他们普及。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不能带他们畅游整个法律世界,我们能做的只是尽我们微薄之力做他们的“入门老师”,希望能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影响甚至有所帮助。

深大队伍向孩子们展示摄影机使用

今天的普法环节结束,接下来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队伍向孩子们介绍有关摄影的技巧。他们向孩子们讲解了最常见的DV、单反的使用方法并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如何拍照、录影,等到天气晴朗时,让孩子们来到户外更好地接触DV、单反以及摄影机。

一天课程的顺利进行,孩子们和队员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这样便有利于我们接下来更好地开展普法活动。希望法律能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一点一点渗透进他们的心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DAY 3:以情动人,以法育人

7月15日,实践队的队员们踏着微风,准时到达了高潭中心小学。孩子们对昨日的“法字在心中”小游戏意犹未尽,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更是引起了孩子们对学习法律的浓厚兴趣。

今天的主题“法条对对碰”

今天的主题是“法条对对碰”。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大小,对法条的字面概念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并且记住。于是,队员们决定通过运用“动态”的教学方法授课。首先,队员们在黑板上分别写出“抢劫罪”、“教唆罪”、“聚众斗殴罪”、“侵犯名誉罪”和“放火罪”等罪名在《刑法分则》上所规定的含义,然后耐心地给孩子们对每个罪名进行详细的讲解,适当时给孩子们举出相应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队员们给孩子们讲解法条

在孩子们对法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队员们根据课前的排练,将五个罪名分别用五个违法小情景剧按照不同的顺序表演出来。每表演完一个小情景剧之后,队员就提问孩子们,该行为所涉及或者触犯的是刚才所学到的哪个法条。

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学习了法条概念之后,通过观看剧情猜法条的方式让自己加深印象,学习到的知识得以巩固,这就是“法条对对碰”,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违法犯罪的现象。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让孩子们学习到了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没有但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在现代倡行法治建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甚至在危险发生时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共建法治社会没有年龄之分,作为祖国的花骨朵儿,“知法、懂法、守法”更应该从孩子做起。而身为一名法学生,要学法不忘、言传身教,坚持弘扬法律精神!

DAY 4:

7月16日,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来到惠州惠东高潭镇的第四天。一早起来时,窗外濛濛细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一层层的水雾缭绕在空气中,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烟雨里。

天气欠佳,可是孩子们依然早早地来到了高潭中心小学,秩序井然地等待着队员们的到来。孩子们从第一天的肆无忌惮到现在的循规蹈矩,队员们看在心中也觉得不枉此行,孩子们将“守纪律讲规矩”铭记于心,严于律己。

队员向孩子们回温学过的内容

上课前,队员和孩子们简单讲述了今天的课程内容,然后把他们分成每四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份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是孩子们在这几天中学习到的有关法律知识的内容,包括:法律讲堂中的校园欺凌部分,当遭受不法侵害时应如何应对、如何保护自己,与法律有关的谚语、格言,还有如何应对敲诈和勒索等等。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把与法律有关的人物、知识等通过绘画加入到自己的手抄报中,从而作为这么多天来的一种成果展示。这个课程的意义在于让队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们这几天以来学习的吸收程度,以这种成果汇报的形式为今后设置的课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队员对孩子进行手抄报制作指导

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对孩子们进行了指导,也给他们提供了许多设计的意见,而且参与到了他们的创作中。孩子们通过这个课程再一次回顾并加深了这几天学习过的法律知识。不仅如此,队员们再一次讲解了孩子们不理解的地方,孩子们也从中感悟到了与一开始接触这些法律知识的不同理解。他们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队员们对手抄报进行评分
队员和孩子的合影留念

课程持续了一个上午,孩子们在结束时都完成了这份有独特意义的手抄报,通过队员们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后,选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队员们根据名次给孩子们分发了小礼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亲手送给了自己喜欢的队员,课程的最后,孩子们和队员进行了合影留念。今天的课程顺利地进行,孩子们在回温这几天学习的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理解,这让队员们更好地了解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孩子们对于法律知识的吸收速度让队员们感到十分惊喜。这不仅大大激发了队员对法律课堂的热情,而且让我们三下乡普法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又是一天的课程,不知不觉来到惠州惠东高潭的日子已经过半,跟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却发现时间正悄然逝去。所剩的时间不多,但是我们的支教还在继续,我们的脚步还在前进,普法的道路还很长,希望我们接下来的日子能走得更远。

队员和孩子们合影

DAY 5:

今天的教育主题是“法制安全教育”,实践队的队员们决定用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去授课。课前,队员们为了能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完美的表演,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已经反复排练了三天。即使台词很多,剧情很复杂,在排练过程中总是出现忘词的现象,队员们也没有半点气馁,队员们最大的动力,想必就是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情景剧表演

本次法制安全的情景剧一共有四幕,在每一幕结束时,队员会根据情景剧内的剧情提出一些问题。先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回答问题,在回答完毕后队员再加以补充或者对其进行纠正。这四幕情景剧的剧情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都与现实生活有关联。其实,危险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在危险来临之际,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无论是遭到打劫还是抢劫,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一定不要逞英雄。钱财乃身外之物,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就真的没了。队员向孩子们强调的就是,自身的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

DAY 6:拟出实法,你我共进

7月18日,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给孩子们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模拟法庭开始前,队员向孩子们介绍了法庭中席位的分配和法庭的组成人员,并让部分孩子充当一些角色,孩子们踊跃参加,和队员们一起体验了这次的模拟法庭。

孩子们观看情景剧

模拟法庭的话题是未成年人吸毒和贩毒。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骗,就会误入歧途,成为被毒品危害的一员。加上未成年人对毒品的特征、毒性了解甚少,相对落后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发生的未成年人吸毒和贩毒案尤为常见。由于孩子平时家里疏于管教,缺少关爱,在青少年特有的好奇与叛逆的作用驱使下,更容易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不小心就会深陷毒品的沼泽。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倘若这些稚嫩的孩子被毒品侵蚀,后果将不堪设想。综上所述,对未成年人普及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贩毒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的严重性是很有必要的。队员设置这一门课程正是为了警戒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简单的八个字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与惨痛教训。

开庭前,担任书记员一角的队员向孩子们讲述了法庭纪律,孩子们都积极配合队员的要求,维护着法庭应有的严肃与庄重。在开庭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听讲,有些还拿出了笔和纸做了笔记,记录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并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模拟法庭出演

模拟法庭结束后,队员向孩子们提问庭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孩子们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孩子们都有用心听讲。提问环节结束后,队员向孩子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毒品类型和特征,包括最常见的海洛因、鸦片、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冰毒等等。为了向孩子们讲述毒品的危害性,队员们还找了很多吸毒者前后变化的图片展示。孩子们看到这些图片后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强调不能沾染毒品。

今天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毒品的危害,还让队员们在编排模拟法庭剧本和演绎的同时体验到了法律实务的不易,实属一举两得。

DAY 7:中国军魂,红到淡处神亦浓

7月19日,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前往惠东中洞革命纪念广场,参观了高潭镇中洞村百庆楼,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九十五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洞人民以及工农革命武装,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期的斗争,革命火种燃遍东江大地。中洞村革命斗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烈、死难之多,使队员们不禁为之震撼。中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极其重要的革命斗争历史诗篇。

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在百庆楼的合照

随后,队员们来到老革命红军温文清爷爷家。温文青爷爷是十三岁进入部队的,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参与组织的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当时的信是没有信封的,仅有一张纸,而且要被折成一节手指般大小,在遇到危险时,要第一时间把情报销毁,必要时还要吞进肚子里。记得有一次,温文青爷爷接到任务,从多祝步行一天一夜到高潭,为的就是能及时把情报送到组织手里。从事了大半辈子地下工作的温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走了一辈子路的脚因此而落下了病根,但爷爷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坚信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新中国。

队员们与温文青爷爷聊天
队员们与温文青爷爷的合照

革命的胜利不能缺少地下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也不可或缺前线战士的视死如归、奋勇向前。今年八十四岁的黄娘清爷爷在1948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参加革命,共参战了五场战争。一个为党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老革命,给队员们的鼓励是:“要多读书,做实事,不要骄傲,要为祖国的将来而努力!”

黄娘清爷爷向队员们谈起革命往事
黄娘清爷爷佩戴上他的勋章

河山节次换新装,饮水思源岂可忘,老一辈战士的革命精神值得队员们学习。在这一天,队员们懂得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了珍惜。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日子,但队员们深切的感受到先一辈共产党人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超凡气概。老一辈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平家园,作为一名法学生,我们更应该用知识回报社会,共建法治家园!

DAY 8:法无止境,永不停息

7月20日是惠州惠东高潭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上课时间,一切依旧,只是空气中多了几分安静,没人愿意先开口打破这份沉寂,只愿时间能在这一瞬间定格,让相处的时光不再流逝。今天的课上,队员们逐一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心底一直想说的话,告诉孩子们与他们相处的这些天以来最真实的感受。有些孩子在私底下跟队员说过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没有办法从山里走出去,队员趁这个机会给孩子鼓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保持着这份纯真的同时用知识改变命运。更鼓励他们今后就读法学专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更多的人,用法律知识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并惩治坏人。

队员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城市
红军在为队员们讲述当年的事

送别会后,队员们走访了红军家。没有红军战士的英勇作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军人战士是我们最应该敬佩的人,最应该学习的人。这位红军老爷爷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他的那颗一直跳动着的党心是许多人不可及的。谈起当年,写在脸上的没有苦、没有泪,只有自己曾经为党付出、为人民付出的那种骄傲与自豪。他教育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做贡献。老爷爷的退休金只有1000块,但是他对我们说,身为党的一份子,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民的一块血汗钱都不能要。

走访老红军后,队员们便踏上了归途。暑期三下乡活动结束了,但是普法还没结束,扬航的脚步仍在继续。

实践队在高潭中心小学合影
文、图/扬航惠州社会实践队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