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三下乡]迎风飘扬社会实践队:你的名片,我来诉说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7-20 [来源]: [浏览次数]:

梅菉,一个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地方,拥有着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隐秘艺术”瑰宝——吴川飘色。吴川“飘色”作为作为“吴川三绝”之一,始于清代,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因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一直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繁荣,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和发展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暑假期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迎风飘扬社会实践队来到吴川,近距离接触飘色艺术,重新体验飘色文化独特魅力,以唤醒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飘色是什么呢?

吴川飘色最初只是闹元宵活动中的一种“噱头”:歌伎化妆后,手把胡琴或琵琶坐在饰有纸扎花木亭台的架桥上,由几个人抬着走街以博取观众。之后此举遭到非议,弃歌伎改用三五岁乳儿。色台上,幼童装扮成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姿态固定,由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犹如在空中飞舞,奇妙无比,也因此称之为“飘色”。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飘色同时也是吴川的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飘色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只是作为历史静静的躺在吴川文化博物馆里。

从文字资料中了解飘色的前世今生

11日早上,实践队在当地同学和指导老师的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前往吴川市图书馆与文化馆。一队在图书馆查找文献,根据当地的县志对飘色文化追根溯源,从中找到了许多珍贵历史材料。与此同时,另一队在文化馆领略飘色风情、了解飘色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地人对飘色的态度,在参观过程中,巧遇热心的吴副馆长,为队员们细心讲解飘色文化为当地人带来的文化盛宴。

走入梅岭,扮相体验飘色

高、精、险、奇、巧,飘技海风扬;

生、旦、净、末、丑,色丽吴艺展。

为了对飘色这一传统民俗艺术的发展历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实践队来到梅岭社区公共服务站进行参观和采访。梅岭飘色艺术团团长杨荣进得知队员们此次前来的目的后,热情耐心地介绍和指导飘色的相关知识。在团长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飘色民间陈列馆,里面有历年来梅岭社区飘色艺术团到世界各地进行参演的奖项,各种有关飘色的历史照片和期刊,还有十分精美的道具展示。

参观完陈列馆后,指导老师和团长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团长十分耐心地解答我们提出疑惑,给我们讲解飘色的起源和发展,告诉我们飘色是融合美学、音乐、力学等相关艺术形式在内的表演活动。巡演过程中飘色配合音乐,来烘托其展演的内容,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飘色还融合了声、光、电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飘色的可观性。在谈话中我们还得知艺术团曾到江苏、上海迪士尼、泰国、新加坡等多地进行巡演,在新加坡演出时,还受到总统和总理热情待见哩!

座谈结束后,我们在副团长彭为民的带领下来到了飘色道具制造的现场,队员们更是爬上道具中,亲自体验飘色的“飘”的险与巧。

艺术团的化妆师/造型师为了满足我们对飘色的好奇心,也热心的给队员上妆,挑选服装,让队员体验了一番,白如雪肌,嫣红唇瓣,细黑柳眉这一戏角妆容,穿上戏服的他们,犹入飘色中的人物先现在眼前。

文、图/迎风飘扬社会实践队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