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销声匿迹了百年的蓪草画近年来因欧洲伊凡先生的捐赠而重回祖国的怀抱,为了了解更多有关广府蓪草的故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画说岭南实践队开始了第三天的探访之旅。
镇海楼
广州市博物馆,也叫镇海楼,这里收藏着大量具有广府特色奇珍异品,犹如一处藏匿于越秀山中的文化藏宝阁,等待着世人们发觉蕴藏其中的艺术瑰宝。进入沉重的木门,踏上蜿蜒的阶梯,我们在琳琅满目的藏品中,不断寻觅着蓪草画的身影。终于在三楼,我们看到了两幅躲藏在角落的蓪草画。泛黄的纸面,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离乡漂泊的沧桑岁月。
市博物馆珍藏蓪草画
随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山另一边的广州美术馆。展馆的门口展示着18、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图,描绘出当年蓪草作为文化使者的行径路线。展馆里,三幅蓪草水彩画让我们欣赏到了当年贸易港口的盛况。蓪过热心的工作人员的指引,队员们还参观了美术馆外的制造宣纸的原料——蓪脱木的种植基地。
美术馆馆藏三幅蓪草画
蓪脱木
通过今天的探访之旅,队员们感受到蓪草文化亟需大家的关注和保护。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代,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它。在当代我们更要紧紧地抱住它,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让它继续发出光和热,向世人弘扬和推广蓪草之美。
省博调研蓪草画
队员们来到省博查找蓪草画的相关资料。有赖前期做的大量调研工作,队员们迅速的找到了广东近代对外贸易的文物展示区,并在外销画展区中我们顺利找到了调研的主角——蓪草画。
博物馆展出的蓪草画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得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扩充了我们对蓪草画知识面之余,也把我们的调研进程推上了一个小高峰。
大元帅府参展蓪草画:
今天队员们来到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观在此举办《洋画·羊城·洋风》的专题展览。本次展览将展出近年来回流到我国的外销“洋画”,其中不少是我们探访的主角——蓪草画。通过它们,我们能欣赏到清中叶至20世纪初期岭南地区有关社会百业、民俗风情的风貌。
蓪商港口盛况蓪草画
民风习俗蓪草画
鸦片劝谕蓪草画
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有幸接到了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组的采访。我们向栏目组介绍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实践活动以及画说岭南实践队的研究主题——蓪草画与“一带一路”间的关系的调研,并表达了我们希望蓪草文化能更好地传播和传承的意愿。
接受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栏目组记者采访
队员们合影
十三行:清新蓪草 清凉一夏
团队来到了十三行博物馆,欣赏更多的蓪草画,搜集更多有关蓪草画的资料。广州十三行,在十九世纪时期曾是清政府唯一对外通商的地方,因此占据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当年蓪草画也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
蓪草画得益于蓪草画纸的特殊材质,由于画纸的原材料来源于蓪脱木的植物根茎,这些植物纤维会更利于水彩颜料的渗透,因此,相比起普蓪水彩画,蓪草水彩画色彩层次会更分明,画面立体感会更足。
蓪草水彩花鸟画
蓪草水彩人物图
队员们合影
文、图/“画说岭南”社会实践队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