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三下乡]医友家人实践队:新华先锋行 医务到径口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8-07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22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医友家人”医疗服务队于径口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下乡践行青春志,携手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以调研、义诊、慰问老人、小学生安全教育、助农为主要形式,旨在促进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落实。

调研在路上

虽然调研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会面对语言不通,会被人误解,尽管太阳很烈,我们很渴,但是我们依然保持满腔热情,以口述加讲解的形式认真地做好此次的调研活动。经过跟村委、村医的访谈及走访调研,我们队伍了解到当地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落实情况及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

口述讲解调研内容

义诊到径口,温暖满乡情

朝阳不只唤醒了打鸣的公鸡,也唤醒了我们今天新的一天的行程。当我们迎着初升的朝阳到达义诊地点的时候,发现已有很多村民在此等候检查,此情此景,我们倍受感动鼓舞。

早早等待义诊的村民

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分为量血压、测血糖、测量血型和艾灸保健四个小组。面对技能还略显稚嫩的我们,村民们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包容心,有时候我们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他们都会说:“妹子,没事慢慢来,不急。”这使得我们接下来的义诊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

义诊场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们跟村委了解村中需要慰问的老人的具体家庭情况,然后再针对老人居住的位置,将成员分成三批并规划好路线来进行慰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让我们动容的是一位孤寡老人,中年丧偶,有7个子女,但是无人愿意赡养,子女们跟她的关系极其冷淡,独居在祖屋仅靠低保度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孝顺父母,尊敬老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老人内心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子女的陪伴,儿女成双,膝下承欢,大概就是老人最衷心的渴望吧。

与老人亲切交谈

安全教育,从小做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时值七月,烈日炎炎,是农村忙于农田收割和耕作的季节,同时也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而大人们们往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疏于对孩童们进行安全教育,因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不容忽视。我们安排了两名主讲人就溺水、触电、火灾、拐骗等多发事件,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四防”教育,如何防水、防电、防火、防骗。同时,教会小朋友正确的口腔清洁法和七步洗手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小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小孩子受伤事件,防范于未然。

七步洗手法和口腔清洁法

亲乡土,享农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炎炎烈日似火烧,夏日正值农作物收割播种的季节,天上的白云缓缓飘过,广阔的大地上农民辛勤地劳作,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为了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帮助农民减轻劳作强度,同时使我们置身于田间地头,切实体验每一份耕作的来之不易和收割的喜悦,体味生活之道,我们三下乡“医友家人”队伍开展“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动,深入农活一线,希望能尽我们所能去帮助村民。

帮助村民收稻谷

七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这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而且获得了村民的肯定和支持,得到了村委会的认可。在这七天里,我们的调研促进了村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两天的义诊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中小学生的安全讲座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安全意识,慰问老人活动弘扬了孝道,助农活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这一切,村干部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我们赞赏颇加,同时也表示了希望我们能多多开展此类活动,造福村民。在出于双方自愿情况下,借此机会,我们与村干部协定商量签订了三下乡服务基地长期合作意向书。

村干部在看长期合作意向书

七日时间如白驹过隙,2017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医友家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此落下帷幕。离别总是猝不及防但我们不说再见,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们。

队员合影
医友家人实践队供稿
文/曾旖旋
图/医友家人实践队
责编|钟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