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3-21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系主任宋俊华教授于3月19日上午为中文系2016级学子讲授主题为“新时代的青年使命”的新学期“思政第一课”。中文系学工办副主任杨帮琰、系办公室全体老师、学生辅导员参加学习。

中文系宋俊华主任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宋俊华围绕“如何理解新时代?新时代有哪些机遇?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结合自身经历,为中文系师生做了一次深刻的讲解。

谈到“如何理解新时代?”这个问题,宋俊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方位,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宋俊华认为,对“站起来”体会最深的是我们的父辈,父辈们在解放前经历过被剥削的艰难时期。所以,当想起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铿锵有力地说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时,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热泪盈眶。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国家“站起来”了,还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了。

宋俊华主任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机遇”

宋俊华对“富起来”这段历史深有感触,他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的温饱虽然可以解决,但是物质匮乏仍是制约当时青年发展的一大困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发展为现在的经济大国,使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人更加受人尊重。

宋俊华说:“谈到‘强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的。中国富起来了,但只富不强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在‘富’的基础上追求富得更好、更有质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人民更有文化自信。”

接着,宋俊华从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还重点阐述了“中国梦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宋俊华指出文化不自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发展的落后。宋俊华总结道,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经济强、军事强”是基础,“文化强、文化自信”是根本。

宋俊华寄语在座师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正确认识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要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这是我国当代青年的使命,更是我校中文系学子的使命。同时,新时代的青年,要在国家大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树立崇高理想,坚持文化自信,敢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参与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巫诗琦 图/曾彩芳
审校|夏茵英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