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广东团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国家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也成为本次两会粤港澳代表团热议的“高频词”。
为了更好地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探索开创美好未来的途径,3月13日上午,经济与贸易学院(以下简称经贸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袁持平教授在东莞校区定静楼②A402为经贸学院2017级学生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党总支副书记李海峰担任主持。经贸学院第一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斯、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吴芬芬、辅导员刘黎等师生到场聆听。
党总支书记袁持平教授讲授经贸学院“思政第一课”
讲座伊始,袁持平简明扼要地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并把大湾区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增长速度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师生对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有了直观的感受。接着,他谈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2018年广东两会背景下所做出的最新建设规划,并通过对制度经济学中自发与自为两种制度的解释,向师生重点强调了制度创新对未来社会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此外,袁持平还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各区域积极合作的成果,如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就是以港澳为基础,为珠三角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袁书记还详细地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制度演进的三大路径,即CEPA的演进路径,广东自贸区的演进路径与粤港、框架协议的演进路径。袁持平说:“CEPA指的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及它历年来的补充协议,它是为了促进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贸易更紧密而建立起来的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协议,促使内地与港澳两地基本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通关自由化的目标,以及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让两地的物流、资金流、人流充分顺畅地流通。”
袁持平指出,经贸师生不仅要学习相关政策,而且要学会在CEPA制度充分完善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寻找更多的机会到港澳地区学习和发展。紧接着,袁持平又以前海、南沙、横琴等地的发展为例介绍广东自贸区的演进路径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粤港、框架协议演进路径历年来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具体情况。
袁持平以前海、南沙、横琴地区的未来制度创新的方向为例,引申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制度创新方向。袁持平说:“首先,粤港澳大湾区要把握市场经济的优势,集中国家精力办大事,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现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衔接,激发经济活力。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把主要涉及南沙、前海、横琴等三个自贸片区作为关键点突破,一方面把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把前海、横琴建设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另一方面,珠海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要抓住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带动创新产业,加速与深港澳三城的同城化进程,在未来形成新一轮特点互补的城市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推进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经贸师生全神贯注聆听讲座并积极提问
讲座尾声,袁持平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耐心的解答,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燃烧激情的岁月,努力学习,展望未来。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听完讲座受益匪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制度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感慨:“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住前进的脚步。”
经济与贸易学院供稿
文/博易社 温舒洁 林月欣 黄彩兰
图/博易社 吴瑶琪 林昭宇
审校|袁持平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