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三下乡]红色基因镌青春,薪火相传助脱贫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8-13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18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学院学生党支部红心社会实践队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主要由十二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学院学生党支部成员组成,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吴芬芬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实践活动分为调研和支教两部分。

红心社会实践队在中大新华东南门合照

实践期间,支教与调研活动同时进行。我们的调研主题是:“红色印记焕风采,星火相传助脱贫”,通过调查分析惠州市惠东县高潭红色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脱贫攻坚进程,来了解高潭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经济助力高潭革命老区重焕生机的发展路径,探索其“红色+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的支教主题为:“支教青花不落,拳拳红心不灭”,旨在培养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挖掘出学生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潜能,同时,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到先进党员们的优秀精神品质。

7月19日清晨,夏令营“红心班”正式开班,高潭镇的孩子们早早来到了高潭中心小学,孩子们的眼里充盈着好奇、渴望,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对于红心社会实践队而言,这是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红心班开设了手工、手语、太极、话剧、物理小实验等趣味性的课程,其中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红心班开班仪式合照

此次开班仪式不仅拉开了支教活动的帷幕,还吹响了调研活动的号角。红心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和派发问卷等方式对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进行调研。在实践期间,调研组成员采访了高潭镇中洞村村支部书记、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高潭特色产业、企业等人员,来到高潭镇马列街、将军塘、兵房顶及中洞村等多地采访高潭镇当地居民、游客并派发问卷。

红心社会实践队成员派发问卷

此外,红心社会实践队还采访慰问了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聆听并记录下了他们故事,他们对红心社会实践队寄予厚望:“国家需要年轻的党员,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革命传统。你们要继续进行学习,让国家前途有望。”

红心社会实践队与老党员合照

时光飞逝,随着支教和调研的进行,转眼就到7月25日,这一天,红心社会实践队邀请老党员、老战士和孩子们的家长到高潭中心小学参加文艺汇演,欣赏孩子们在这几天努力学习的成果。汇演上,孩子们充分展现自己,将在红心班所学的成果展示给自己父母观看。

伴随文艺汇演的结束,红心班拉下了帷幕,调研实践也接近尾声。通过几天的调研发现,高潭镇红色旅游游客多为高潭镇周边事企业单位团体游,极少散客,以致于游客们在旅游区逗留时间短,基本为当天来回,各类消费较少,未能充分带动高潭经济水平。针对这一现象,当地政府将打造一条龙服务,贯穿高潭镇的中洞村、泔溪村等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开发民宿、农庄娱乐、造景花海等措施,留住游客,带动消费,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采访政府相关人员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红心社会实践队于7月26日结束了在高潭的三下乡活动,实践队伍成员表示受益匪浅,不仅深刻地了解到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红色旅游产业是如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而且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童真、活泼,支教虽苦,但是正因为有孩子们的陪伴,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增添了一番色彩。

红心社会实践队在高潭中心小学合影

响应党的十九大,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是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的时代主题。当代大学生们重温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感受先辈们无惧艰险的革命精神,对于塑造青年们的世界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心社会实践队秉着这样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了解、学习红色文化,利用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研究成当地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祖国的的建设添砖加瓦、献策献力。

经贸学院学生党支部红心社会实践队供稿
文/陈学轩、李佳丽
图/郑若敏
指导老师:吴芬芬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