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榕树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我队”)以“乡镇教育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为例”为主题,在2018年7月16日至30日期间去往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安塘中心小学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
教育是立国之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云浮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近年来,该市的教育事业虽有发展提升,但总体上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云浮市较为凸显的一个教育的问题,许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城市孩子甚至是镇上孩子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呈现出乡村、镇、市区地区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
我队调研成员通过听取安塘中心小学校长介绍、采访该校的主任,老师的方式,对安塘中心小学的概况进行了解。
调研队员和当地教学老师进行交流
据了解,安塘中心小学创办于1945年,前身为夏洞小学,1988年更名为安塘中心小学。目前,全校在职教师有54人,学校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开设28个教学班,共有1052名学生。专任教师学历均为中专以上,招生采取分片区招收的方式,生源大多来自附近地区,少部分是外来务工的子女。
除了采访当地学校老师之外,我队在当地附近的居民区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此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其中还包括了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问卷。
调研队员在当地发放调研问卷
调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走访调查期间,有的人以为我们是推销产品的推销员,在我们没有表明来意前,就将我们拒之门外;有的人由于惧怕镜头公开采访,也没有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尽管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但仍没有放弃,坚持一家接着一家走访,不断重复着:“您好,打扰一下,我们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学生,利用暑期在安塘中心小学进行支教活动,同时在做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调研,这里有一份.......”我们并没有因为一些拒绝和不理解的举动而放弃调研,依旧一遍又一遍开口询问,表明初衷,完成问卷调查。
收集调研问卷之路虽艰辛但也有感动相随,其中有一份感动来自于经营一家媒体工作室的学生家长。当我队队员表明来意时,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说道:“我的孩子在本地的学校上学,我一直教导他要尊师重道,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人格的培养更必不可少,而老师恰恰是孩子人格素质培养的重要引路人。”这位学生家长的一席话,让我们感触颇多,深感此次调研意义之大。
他表示,本地学校的师资力量亟待提高,由于本地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更需要学校引进更多更优的师资。交流中提到关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话题,正是我队调研组前期整理的问题之一。调研采访结束,学生家长对我们寄予厚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令我十分尊敬的老师,希望是在座的你们。”这让我队更坚信此次调研主题选取的价值,更希望我们这群心怀教育梦的中文人,不忘初心,秉志前行。
学生家长认真填写调研问卷
最终,经过队员们的资料整理、分析,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队总结出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教育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现象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
1.城乡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本地学校专任老师的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上,我们知道,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是完全由其学历所决定的,但是教师队伍的学历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认知能力水平、概念方法、综合素质等。所以,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水平。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在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上做出改进,随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渴望在学校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教学范围有限,涉猎的教学领域较狭窄,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部分家长还表示,希望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与乡镇教师相比,城区教师通过定期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水平,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增减授课内容,调整课程的难易度,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消化知识。城乡师资力量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水平两方面。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乡镇小学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空间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不能满足所有儿童都能在本地乡镇上学的需求。另外,学生上学途中的交通安全保障不到位,由于一些学生上学的距离远,部分家长表示,一个孩子上学,家中需要两三个大人轮流接送,距离学校更远的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上学,无形中给家庭的经济增添了不少压力,同时也给学生求学带来诸多不便。
二、该现状存在的原因及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教育水平的提升
云浮市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五线城市,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动力较欠缺,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以石材业闻名,石材业已成为安塘镇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但产业模式单一,为壮大经济,发展多元化经济,该镇对教育领域重视程度不高,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而城区经济发展相对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较高,城乡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教育资金投入存在不均衡性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体现在城乡师资、城乡学校基础设施的差异上,这些现状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在走访家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由于离学校较远,家长希望孩子住校,但由于学校住宿条件的落后,无法满足留宿的要求。同时当地小学教学空间狭隘,难以容纳不断增加的生源,家长迫切希望能够扩大教学用地,增加孩子们上学的机会。
队员们在进行讨论
2.本地学校进行布局调整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近年来本地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撤点并校”,许多农村学校撤销办学点,将乡村小学合并到部分乡镇小学,因此农村学生需要到镇上上学。由于地区的分散性,部分学生距离就读的学校路途遥远,上学往返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希望学校配置校车接送的想法成为家长的热切期盼。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镇小学的招生压力与日俱增,同时,由于学校招生以本地优先为原则,加之撤点并校使农村的孩子转移到乡镇上学,学生数量激增,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返回家乡上学,以上种种现状几种表现了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的现象。
调研队员上门入户开展调研工作
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1.提升师资力量
(1)学校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在校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后期进修提升学历。教师队伍通过网上学习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城乡教师间教学上的互动性,组织教学交流小组,定期进行教学课程观摩、学习,加大城乡间教师的交流力度,城乡教师在教学上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2)城市为乡镇提供人才支持,鼓励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乡镇地区基础教育,定期组织学习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去支援乡镇教育,建立起城市教师支援乡镇教育的方针,把他们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方案带到乡下。与此同时,贯彻落实乡镇教师特岗招聘的计划,鼓励具有服务意识,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师范类或非师范类的大学生到乡镇地区学校任教。支教内容可考虑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个人特长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贴近学生。对乡镇学生来说,支教教师能够给他们带来城市里的新鲜,补充乡镇教师不具备的知识结构,能让他们认识乡镇以外更丰富多彩的的世界,埋下求知的种子。
2.完善基础设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必须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协调,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范畴,那么发展教育少不了必要的经济基础,这便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教育欠发展的地区学校更大的关注和支持,各方力量协调一致共同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努力集中多地区力量改善教育环境,加快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以石材业闻名,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情况充分利用当地产业资源,助力教学设施的改善。本地区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扩充教学空间,合理管理学位问题,解决当地每位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家校距离较远的同学,安排校车来回接送。
综上所述,针对云浮市云城区安塘镇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去解决和完善,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进一步聚焦素质教育的定位,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优化当地教育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势利导地推进适龄学生入学工作,持续深化育人计划,让更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成长成才。
近年来,国家在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上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不断加强城乡共同发展,优化和丰富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2015年6月1日,国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计划》提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条举措。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6年国家出台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2016年7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提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发展均衡化发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仅需要国家做出努力,还需要社会、个人不断为其做出贡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苏令.《这5年,中国教育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改革大事回眸》[N].中国教育报,2017-10-18(03).
[2]阚璐亭.《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城乡资源现状、原因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1):36-39.
中国语言文学系榕树社会实践队供稿
文/李思缘
图/榕树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吴桂玲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