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叶军,西部战区某保障队总工程师。5次荣获全军专业比武竞赛一、二等奖,4项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入选第六批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2次荣立三等功。
“真没想到,对这种坚固目标,还有这么多种打法!”日前,在国防科技大学课堂上,“叶军创客团队”原成员、教员刘天宇运用团队研发的战法开展教学,赢得学员们的热烈掌声。
叶军是谁?这个被刘天宇屡屡提及、让学员们感到既陌生又好奇的人,也曾是全军某专业比武竞赛不少参赛者赛后最想了解的对手——叶军带领的团队虽名不见经传,可几番角逐下来,竟出人意料地获得第二名。
前不久的一天,记者在西部战区某保障队见到了叶军。不大的办公室里,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堆书籍,构成了叶军的科研战场。
2016年,叶军被选调到该保障队工作。有战友告诉他:这个利用模型、算法去研究解决作战难题的岗位,既不在运筹帷幄的“中军帐”,也非金戈铁马的练兵一线,发展前景有限。可在叶军看来,保障打赢就是自己干事创业的最大动力。“岗位无大小,能力有高低。如果联合作战是一台机器,我就要努力成为这台机器高效运转的关键部件。”他说。
面对新岗位,为尽快补齐能力短板,在研究战法训法的同时,叶军积极自学专业知识、请教院校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他先后有20余项理论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战友们称赞他“比技术干部更懂作战,比作战参谋更懂技术”。
一次,指挥中心某系统突发故障,当时距演习开始不到一小时。关键时刻,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叶军。受领任务后,他冷静地解析一层层代码、一组组数据……很快,系统故障被顺利排除。
故障虽然排除了,但叶军并没有止步于此。“如果战时因此贻误战机,后果将不堪设想。”叶军将这次系统故障视为科研战场的一次“遭遇战”,决心彻底消灭这个“敌人”。他带领团队历经大半年不懈努力,终于攻克难关,并将成果反馈给该系统的研发团队。
“只要叶总工在身边,我们就感到心里有底。”如今,叶军成了战友心中的“压舱石”。对于领导和战友的赞誉,他总是腼腆一笑,继续扎进属于他的科研战场,埋头研究手中的课题。“看到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为部队战斗力,更加坚定了我在科研战场释放更多能量的信心。”叶军说。(本报记者 于 洋 杨明月 特约记者 杨晓波)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704/c444418-3246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