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讲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讲坛 >> 学者讲坛 >> 正文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林初昇教授讲学新华 --中国城市经济的奇特金融化:表征,问题与对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20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12日下午,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林初昇教授于我校广州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围绕“中国城市经济的奇特金融化:表征,问题与对策”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讲座。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主任陈俊合主持讲座。

林初昇教授讲学新华

林初昇教授首先给同学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何为金融化?中国城市经济是否正经历一个奇特的金融化?它有什么表征?

Profiting without Producing,中国是否存在这种获利方式?根源在哪?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中国城市经济的奇特金融化对中国的创业、创新以及社会分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Financialization(金融化)

林教授提出,金融化有三个层次。金融业在国家的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公司层面从事金融业所得利益远多于公司主产业的利益、民众欠债与收入的系数比(贷款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中国的金融化不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一个地理现象。

Symptoms(征兆)

Profiting without Producing是Financialization的一个表征,也是衡量金融化的一个标准。

林教授以中国人口趋势,和其他国家的欠债比,国家对房价的调控政策,北京、上海、深圳的楼价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还能呈上升趋势以及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方向等为例子,通过各个方面的大量数据,图文并茂,为同学们解释Profiting without Producing。

Effects(影响)

林教授指出,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把钱投资在生产利润很低的制造业。他提出,楼价上涨对创业的影响有两个对立面,一方认为楼价上涨,财富增加,会增加创业人数;另一方认为楼价上涨会造成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变多,会减少创业人数。他指出,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与创业的性质相互依存。

李玲副主任在听完讲座后说道,林教授的讲座的内涵丰富,涉及近几年来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对于将要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而言,则是丰富的素材,希望学生们能从中汲取精华、扩充视野,并转化为自己所用。

林初昇教授与我校老师合影

刘婉莉校长助理,资源与城乡规划系陈俊合主任、李玲副主任、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张玲处长等出席本次学者讲坛,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师生代表参加讲座。

主讲人简介:

林初昇,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理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主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英国经济与社会基金会(ESRC),加拿大社会与人文基金会(SSHRC),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NSFC), 香港研究基金会(RGC)资助的多项研究项目。发表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SCI和SCI论文90多篇),被引用次数达3900多次。h指数35;荣获加拿大杰出青年研究大奖,香港大学杰出青年研究大奖,并被选为香港大学教学院士。曾任《美国地理学会会刊》、《英国地理学会会刊》、《加拿大地理学会会刊》等国际知名杂志编委及特邀专辑主编。2010年被列入国际半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地理学家前50名(第26位),世界最顶尖百分之一学者。

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曾惠琳 图/林紫璐 杨紫敏
审校|岑家发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