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8月25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暨2024“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
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两支代表队在全国总决赛中,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同台竞技,取得1银1铜的优异成绩。
参赛队伍合影
本届比赛规模宏大,新增了交叉学科赛道,一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267所高校的32348名医学生报名参赛,7482个项目参与校赛、分区赛角逐,最终204所高校的876支队伍入围总决赛。总决赛作品涵盖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中医药学、交叉学科等6个学科组、高职高专赛道,以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项目。参赛选手们通过“汇报+答辩”的方式,展开激烈的角逐。
代表队比赛现场
赛前指导
赛场上,两支代表队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和答辩,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成果。
参赛学生表示,通过本次大赛,自己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校外参赛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实验技能、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收获满满。
为了备战本次大赛,学校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精心组织答辩评审,并举办了五轮赛前指导、打磨、演练。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主任江沛统筹推进比赛的相关工作,副主任汪雪兰及团队指导教师多次对学生的立项依据、科研及实验设计思路、逻辑论证、数据分析、PPT内容、汇报及模拟答辩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医学公共课实验中心主任曾燕琼、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教师李格尽心做好比赛的宣传、组织和管理工作。王有娣老师作为总决赛领队带队参赛。
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将以此为契机,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致力于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围绕医学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创新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悉,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是全国基础医学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研究设计竞赛活动,是医学生全国性学科竞赛中最高级别的学科竞赛之一,旨在进一步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各高校提供科研展示、交流的平台,已成为全国大学生展示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舞台,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之间交流及国际交流的平台。
【获奖团队信息】
获银奖项目名称:基于fNIRS技术分析老年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脑血流量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模型;
指导老师:卞敏洁、胡明一;
团队成员:黄学森、李琬莹、王佳、刘魁帅、侯林志;
项目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近年来认知障碍发病率逐年增高。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等特点导致其临床筛查困难。为突破这一难关,本实验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对MCI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利用fNIRS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对老年认知障碍人群脑血流量变化的相关性,研发出一种科学、简便、亲民的新型认知功能评估体系(预测模型)辅助临床诊断,实现精准医疗。实验内容如下:从三甲医院纳入受试者,提取fNIRS技术监测下不同受试者氧合血红蛋白(HbO2)变化与MoCA量表得分为主要特征数据。权衡8个通道下两种认知任务HbO2变化,探究目标蛋白【各通道(λ静息态血HbO2均值+λ任务态下HbO2均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利用机器学习原理建立MCI预测模型。
基于fNIRS技术分析老年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脑血流量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模型项目成员决赛合照
获铜奖项目名称: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初探;
指导老师:王有娣、徐娟娟;
团队成员:陈婕、陈畅宇、许美玲、郭瑞鲟、郭俊翔;
项目介绍:通过制得中药活性成分的金属离子配合物,以求获得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是近十年来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本项目制备天然黄酮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A)的金属配合物并初步探究其生物活性,研究以鹰嘴豆芽素A为配体,设计合成鹰嘴豆芽素A-铜(BA-Cu)、鹰嘴豆芽素A-锌(BA-Zn)、鹰嘴豆芽素A-铬(BA-Cr)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后对鹰嘴豆芽素金属配合物进行抗氧化及抗癌活性研究,并试图找到抗氧化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表明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可为研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思路,并为鹰嘴豆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鹰嘴豆芽素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初探项目成员决赛合照
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供稿
文、图/曾燕琼、李格
审校|江沛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