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学精神,10月14日,广州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在东莞校区开展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程露以“广东抗战文学中的青年力量”为题,为2023级师生党员代表近百人带来了一节兼具历史厚度与精神温度的主题党课。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程露授课现场
课程伊始,程露以时间为轴,生动梳理了青年群体在广东抗战文学中的历史坐标。通过详尽而热血的史实与热血故事,让在场的师生、党员们直观地看到了前辈青年在民族危亡时的使命担当,也为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子思考“青春该如何与时代同频”提供了历史参照。
在探讨抗战时期青年诗人的组织化实践时,程露深入剖析了以温流为组长的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诗歌组的贡献。他们发展创办《广州诗坛》《中国诗坛》,创作大量抗日诗歌,还通过诗歌座谈会、街头诗画展等大众化实践唤醒民众。这让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深刻认识到,文学不仅是个人表达的载体,更能成为服务社会、凝聚力量的工具,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与创作方向带来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课程后半段,程露将视野拓展至新疆发展,阐述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她介绍,新疆近年来发展迅速,乌鲁木齐“六馆一心”等高端文化场馆的背后有着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援疆力量的支持。其中,广东在喀什援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项目,延续着区域协作的青年纽带,也为青年奔赴新疆发展、投身西部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这为面临考研、就业选择的同学打开了新视野,她鼓励大家将个人专业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找到更具社会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成长路径。
课程尾声,程露号召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子从历史青年与当代发展中汲取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浪潮。她勉励大家以抗战文学青年为榜样,关注时代发展机遇,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思政课让“青年担当”精神跨越时空,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的心弦。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抗战文学青年为榜样,关注时代发展机遇,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全体人员合影
中国语言文学系供稿
文/罗允知
图/段漫鸿
审校|杨帮琰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