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强化青年责任担当,2023年暑假,广州新华学院开展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60支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贴合乡村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贡献“新华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州新华学院阳光“童”行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契机,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随迁子女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总结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经验,关注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近日,实践队结合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启联分队关于《莞音律动•传承经典》关爱随迁子女成长公益教育项目,在东莞市塘厦镇启联志愿者塘厦基地火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倾心奉献,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课程,包括文化传承、文明传承、快乐成长以及艺术修养提升等。
在梦想起航课堂上,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画自画像。有队员表示:看着被蜜蜂蛰过的嘟嘟唇,爆炸的发型的自画像,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调皮捣蛋无拘无束的童年,天真烂漫。
“我以后要当兵”“我想做科学家”“我要当宇航员”……面对团队成员动情讲解中国队运动员徐梦桃以108.61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等故事,孩子们用一句句稚嫩有力的话语,勾勒出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想象和对家国的担当。此刻,逐梦前行的种子已然深植于孩子内心。
课堂上实践队成员还讲解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步一步引导随迁子女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实践队成员还与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通过学与玩的结合,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活动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

实践队成员与随迁子女共同展示自画像
在感受广府文化之美课堂上,实践队采用观看动画片、趣味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随迁子女们学习粤语,他们从听不懂、说不出到会听会说,最后可以用粤语进行简单的交流。随着对粤剧的背景和特色讲解的深入,一排排精美的脸谱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认真地模仿着队员的示范,一笔一划地绘制出绚丽多彩的脸谱。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那是颜料的味道,也是孩子们对粤剧的情感流露。

实践队队员与启联分队工作人员、随迁子女们合照
在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下,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队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契机,结合塘厦当地非遗代表项目麒麟舞,给随迁子女们带去了麒麟文化课及手工制作课,鼓励随迁子女们积极动手实践,发散创新思维,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让小朋友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感悟价值,真正让非遗“活”了起来。

实践队队员引导随迁子女们制作舞麒麟
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在接下来的支教旅途中,实践队会继续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为随迁子女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将理想的炽热凝结成支教生活里的高光,尽己之力,助支教星火长明。
阳光“童”行社会实践队供稿
文/李子欣
图/罗慧彤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