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广州新华学院振“新”赤坎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的成员们前往赤坎文化宝库——司徒氏图书馆,在实践中感悟浓浓侨乡革命之情。
走进文化宝库

司徒氏图书馆外景
司徒氏通俗图书馆位于开平市赤坎镇内,于1925年建成开放。该馆由司徒氏的海内外同胞共同建立,是赤坎旧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开平近代文化传播的阵地。该馆兴建发起人为旅美国、加拿大华侨和在乡之文化教育界人士,目的是广开民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振兴中华。随后更是创办《教伦月报》,成立机构发动各地华侨捐款,共襄盛举。
领会建筑底蕴 感悟侨乡情怀
司徒氏图书馆是以氏族为单位创建的博物馆,有近百年历史。图书馆共有三层,楼体高耸,造型典雅大气,整体具有比较鲜明的葡萄牙建筑风格。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透露着时代的光辉。馆内地下为阅览室,二楼为藏书室、借书处,三楼为会议室及归国华侨俱乐部。馆内藏书逾万册,有《四库全书》、《万有文库》等巨著,还有不少世界名著翻译本;并集有文物珍品,如司徒仲实翁捐赠的慈禧太后手书“龙”字及司徒照当年的殿试试卷,美术家司徒槐赠送的巨幅油画,以及旅新加坡华侨尚楫赠送的鳄鱼标本等。

司徒氏图书馆藏书室部分展品
永续赤子之心

司徒亮老先生为实践队成员讲解图书馆相关历史
参观司徒氏图书馆时,实践队成员有幸遇到了司徒氏图书馆的前任馆长司徒亮老先生。司徒亮已是鲐背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他热情地向队员讲解了司徒氏家族和赤坎镇的发展史。说起赤坎古镇,他滔滔不绝;说起司徒氏族,他如数家珍,对家族里各位名人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充满着自豪,清瘦的面容焕发出奕奕神采。他表示,司徒氏图书馆凝结着海外人士浓浓的乡愁,蕴涵了赤坎人的怀旧情怀,更是司徒氏族人的精神家园。
传承革命精神
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司徒亮是一名老党员,他致力于传承赤坎革命精神。在为实践队成员讲解“南楼七烈士”的事迹时,司徒亮感叹万千。他告诉队员们,在图书馆门前的江边曾发生过一场壮烈的战斗:1945年,日军兵分三路进犯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据守南楼抗击,7位战士坚守阵地前后共计10天,击毙日军16人,弹尽粮绝后又遭毒气攻击,最终壮烈牺牲。7位战士又被誉为“南楼七烈士”。他教导实践队成员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勉励实践队成员,作为当代青年,要好好读书,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从左向右依次为:司徒亮先生、司徒锦沛先生、司徒健平先生
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赤坎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司徒氏图书馆仍巍然屹立。图书馆不仅仅是标志性的建筑物,更像是历史的载体,它记录了有关司徒氏和赤坎的历史,经久不衰。热忱赤坎,一同成长。
本次三下乡之旅让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队员们在实践中感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供稿|振“新”赤坎社会实践队
文|李梓霆 曾一一
图|樊佳乐 李照钰 李梓霆
李澄岳 王月琴
审校|李丹琳
责编|何宛桢
编审|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