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首届高峰论坛在我校东莞校区举行。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澳门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社会语言学研究机构的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社会语言学不同研究传统的相互借鉴与协同创新”主题展开专题研讨与学术交流,旨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社会语言学跨学科、跨领域、跨研究传统的融合发展与学术创新。
论坛现场 张童威摄
20日下午,论坛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汪磊教授作“浅谈当下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意识”专题报告。本场报告会由论坛特邀嘉宾、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苏金智教授主持。
汪磊教授专题报告
汪磊提出,在社会语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中,面对全球化、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现象和问题,当下社会语言学研究应当保有三个意识:传统意识、前沿意识、本土意识。这三种意识彼此关联,相辅相成。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紧跟世界、西方学科前沿理论和成果,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立足本土,研究、解决我国社会语言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提炼、升华出本土理论,丰富和发展社会语言学。
汪磊认为,社会语言学研究须具备传统意识,我国不缺乏社会语言学实践,但并没有完整的社会语言学学科概念与理论,语言学研究应有一种继承传统的意识,而不是“言必称希腊”。我们应继承扬雄《方言》的田野调查,赵元任的吴语研究,汉语方言调查,民族语言学的西方传统等。
汪磊简述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意识,充分吸收借鉴西方学科前沿成果、与世界同步。他表示,现在社会语言学理论均来自西方、欧美,研究社会语言学要紧跟西方社会理论。他同时强调社会语言学研究还须建立本土意识,中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富矿,建立本土意识为社会提供语言知识服务,为各级决策提供学术支持。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外国语学院供稿
文/林咏琪
图/宣传与新闻中心 李波
中大新华记者站 李莎鑫 张童威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