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丁建新教授:作为社会符合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09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20日,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首届高峰论坛在我校东莞校区举行。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澳门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社会语言学研究机构的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社会语言学不同研究传统的相互借鉴与协同创新”主题展开专题研讨与学术交流,旨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社会语言学跨学科、跨领域、跨研究传统的融合发展与学术创新。

论坛现场 张童威摄

20日下午,论坛特邀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丁建新教授作题为“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的报告。本场报告由论坛特邀嘉宾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苏金智教授主持。

丁建新教授作专题报告

丁建新以电影《发条橙》为切入点,讲述在电影中的社会语言边缘者和不同派别的语言状况,引出反语言、边缘话语与边缘社会。他提出,反语言具有反抗性,对主流社会、主流语言的反抗,比如黑道语言,监狱语言,校园语言,网络语言,rap音乐等都或多或少带有反语言的性质。外国把流浪汉的语言,美国黑人的语言等当作反语言,而中国也有校园俚语,同性恋的语言等的反语言。

据丁建新介绍,18世纪以来,理性主义一统天下,而其他理论则成为社会的弱势与边缘,带有流亡者的姿态,但这部分理论其实非常有研究价值,这就是反语言的研究意义。他现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边缘话语分析,并出版了边缘话语分析的著作,他认为用开阔的视野覆盖更多的语言学,对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外国语学院供稿
文/林咏琪
图/宣传与新闻中心 李波
中大新华记者站 李莎鑫 张童威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