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田海龙教授: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09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20日,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首届高峰论坛在我校东莞校区举行。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澳门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社会语言学研究机构的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社会语言学不同研究传统的相互借鉴与协同创新”主题展开专题研讨与学术交流,旨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社会语言学跨学科、跨领域、跨研究传统的融合发展与学术创新。

论坛现场 张童威摄

20日上午,论坛特邀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海龙教授作“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丁建新教授主持论坛。

田海龙教授专题报告

田海龙首先提出对全球化的理解,全球化一方面指跨大洋、跨地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流通转型过程;一方面指现代社会特有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加深的复杂联系和彼此相依。因此,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语言的全球化和被全球化。田海龙指出,当前客观现实世界的新特征引发了许多语言的变化。例如,公共及其他领域话语愈加断裂和碎片化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语言可以正确的再现全球化,也可以使人对全球化产生误解等,而实际发生的全球化和在话语当中常见的全球化不可能同样。

田海龙提到,Jan Blommeart曾经在书中谈到现有的社会语言学将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快照”,受到来自全球化复杂性的挑战,因此,社会语言学也受到来自地球村语言多样性的挑战。在社会生活中语言的运用现状,为社会语言学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

田海龙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中国社会语言研究的特点和传统,不同的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研究传统,如何相互借鉴并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同时,考虑到当下的社会的语言生活的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形成创新,这是学者当下要考虑到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外国语学院供稿
文/汪晓蕙
图/宣传与新闻中心 李波
中大新华记者站 李莎鑫 张童威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