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资深媒体人张翼鹏主讲“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0-22 [来源]: [浏览次数]:

    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新闻人的出路何在?为了让中文系的学子们对新闻行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10月21日下午,人民日报编辑、记者,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资深媒体人张翼鹏老师应邀来我院东莞校区开展“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主题新闻讲座。讲座由中文系副主任夏茵英教授主持,2014级中文系学子齐聚教学楼,共同聆听媒体专家的深度解读。
 

张翼鹏老师以“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为题开讲
 

    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张翼鹏老师从比较新旧媒体的优劣势入手,剖析了信息时代下媒体的发展现状。张老师表示,媒体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实则有其运作方式。她以其曾任职的人民日报社为例,阐述人民日报是如何从传统的纸媒,到拥有自己各类平台,进而成功转型成为全媒体的过程。曾经最保守的报社也达到了完整的突破。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媒体,是不会被时代淘汰的。

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当今并无所谓新媒体,传统媒体,只有全渠道、全平台综合共存的全媒体。” 张翼鹏老师解释到。她表示,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媒体变革,行业转型,影响的不再只是一部分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对此,张老师引出关键词——“变”与“不变”。何为“三变”,“三不变”?张老师作出了如下耐人寻味的解读:

    变的是渠道,不变的是要素。电子科技的发展,带动新闻传播从传统报纸过渡到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然而这仅仅是方式改变,新闻内容的四要素(字、图、影、音)依然不变。这种变化是随着受众的改变而产生的。对于媒体来说,受众在哪,平台就在哪,受众不同,针对性也就有所不同。
   
    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态度。今非往日,在互联网等平台的推动下,新闻以全天候滚动式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效率也比以往高。张翼鹏老师特别指出,新闻人更应有不同于常人的职业敏感度,且具备深度与原创,才能走得更远。切忌为了追求浮躁的节奏,将新闻沦为网络快餐的速成品。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价值观。信息环境和个体差异能带来大机遇,在舆论环境自由的今天,客观与真实依然是新闻的必备要素。张翼鹏老师启示学生,不管时代大势所趋如何,都要正确面对舆论浪潮和危机,保持个人的独到见解。只有比别人更专业更出色,才能在行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优秀媒体人所要具备的素养

    新闻不是易逝的,新闻人这一职业也将永远存在。 张翼鹏老师认为,媒体人要脱颖而出,需要具备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自我管理四项核心技能。同时,她强调,一个高素质的新闻人,必定能做到“外行看你是内行,内行看你不外行”。 “我们不仅要全面掌握媒体行业的基本规律,还要有自己的新闻采集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人云亦云,这才是新闻人一以贯之的态度。”

    随后,张翼鹏老师还凭其多年从业经验,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媒体大时代的前景。谈及媒体人如何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张老师说道:“只有参透“变”背后的“不变”之处,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处变不惊,才能懂得当中哪些是新闻行业未来所要适应的东西。”讲座尾声,张老师还鼓励中文系学子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媒体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主题新闻讲座现场
 

(院记者站供稿 文/徐钰淳 图/徐晓丹)
︱责编:沈美辰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