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考研“上岸”的师兄师姐说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2-23 [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出炉,当放榜日遇上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日,不知这份好运你是否接收成功?

考研放榜日当天,各种关于考研的词条冲上热搜,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不论结果如何,冷静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并为之作出正确的努力才是当下我们对考研结果的积极回应。

对于“一战”落榜的同学而言,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标与考研的意义,决定是否继续“二战”或者准备工作;对于成功“上岸”的同学而言,应当一鼓作气继续朝着复试努力;对于还在找工作和考研之间徘徊的同学而言,不妨多听取前人的经验与建议。聚焦新华“上岸”师兄师姐,走进他们的读研故事。

脚步不停,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考上研究生后,我在更广阔的象牙塔中,遇到了引领我走向专业深处的导师,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同门,抵达了更高的人生平台。」

“就读本科时上课教材的作者,现在成为了我的导师”。读研后,曾可望不可及的学界“大咖”成为了康富豪求学路上的导师,带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深圳大学医学院叶继伦教授是《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教材的作者之一,主导完成了中国第一个产品化的呼吸二氧化碳监测。2022年毕业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康富豪,便师从叶教授门下。“还记得学这本专业课书时,被书本中满满的‘干货’吸引,便萌生了想要读叶继伦教授研究生的想法。毕业后能够如愿以偿,是努力也是幸运。”康富豪说。

叶继伦教授(一排左三)与康富豪(二排左四)的合影

“华农最令人熟知的标签就是‘大’,不仅体现在占地面积,也体现在其扎实深厚的学术底蕴”。社会工作专业的林颖毕业于2022年,目前在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华农是全国最早设立社工专业的高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参加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学者们提出的论点都很前沿,且有时是相对立的,会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

「“上岸”后,去到了梦寐以求的远方,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从未去过北方,对北方生活充满向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黄颖施早前就对北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感兴趣,想一看究竟令很多人都向往的北京到底有何魅力。“本科老师也曾介绍过北京语言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开设语言病理学硕士的学校,里面的课程设置很不错。”2020年,黄颖施毕业后如愿以偿“上岸”北京语言大学。一开始这座城市对于她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到处能看见以前在书上或新闻上才能看见的人和事物,“偶遇明星,看见耳熟能详的名校、故宫、圆明园,各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等”。考虑到以后的专业发展,黄颖施说“毕业后会尝试在北京找工作,但长远来说,还是会考虑回广东发展”。

黄颖施在北方赏秋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2021届财务管理专业的陈桂昌对北国的雪情有独钟,想要去一个“会下雪的省份”读研,感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综合地方气候、学校实力、模拟考成绩等因素后,陈桂昌最终跨越了半个中国,来到吉林求学深造。“广州飞至吉林的行程时间是4小时左右,从南方到北方,这一旅程中能一饱祖国大好河山的眼福。”陈桂昌笑说,“吉林和广东最不一样的当然是大澡堂啦,刚到吉林的时候觉得很尴尬,但后来也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陈桂昌拍摄的吉林雪景

「在求学路上,学子们步履不停,用努力丈量目标学府的距离,从南方到北方的地理跨越,思路、视野、认知的开阔与提升,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这个世界仿佛越来越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得远了,看得多了,就觉得世界小了。」

探索不止,在求学中拓展知识的边界

「从“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接受知识”到“在老师指引下探索知识”的转变,是读研深造的同学们最多的感受。」

“老师总是提出一个想法,然后由我们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查文献、补理论知识、做汇报。”康富豪所在实验室主要进行生命检测相关医疗设备的软硬件开发。因为是当下热门专业,项目很多,平时很忙碌。“几乎每周都是996,每周四组会要汇报,还要提交工作日志给导师批改。”

康富豪所在实验室的项目成品展示

“本科比较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研究生更多的是老师抛出问题,自己思考,做展示,随后老师点评。”黄丽华研一的课程量并不比本科少,但不同的是,课程多是针对某话题撰写论文、做个人汇报。“研一的日常多是白天上课,晚上写论文、做ppt。”现在黄丽华已步入研二,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现在每天都在看书、看文献,虽然很枯燥,但是挺充实的。”她说。

「在读研这个求知过程中,“老师”变成了“导师”,他们不是耳提面命的“教书人”,而是更多地扮演了“指路人”的角色。在这样的转变中,“学会自主学习”成为了每位研究生的必修课。」

“有些课程是多位老师轮流讲授,每位老师讲的都是自己的研究课题,非常有趣。”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袁梓淇说,“在实验室的大多数时间可以自己安排,老师不会要求你今天要做到哪一步,都是你自己把握。”这样学术指导方式,给了同学们更大的选择和权限,对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022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谭泽创现在攻读的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作为一名土壤侵蚀与治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随着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也参与了很多项目,他对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也有了新认识。“学科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我们人为地划分出来的,自然界是没有的,读研之后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感受。”谭泽创说,“我的导师研究的是水土保持方向,团队里面有土壤力学、化学实验,甚至还有做无人机航拍方向的同学。项目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分析地质地貌,用实验挖掘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推演其发育演化规律。看起来这些专业研究毫不相关,但在同一个研究项目中又密不可分,协作达成目标。”

谭泽创在做研究

「读研期间除了做研究,有些专业也同样要面临考证的问题。」

“与学历无关,将来若想从事司法相关行业,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一道必须跨过的门槛儿。”法学专业黄君乐的读研生活围绕着上课、备考、论文,过得忙碌而充实。

同样地,还有在攻读会计硕士的陈桂昌,“做会计这一行离不开考证。刚开学,我就把备考的时间安排好了,希望找工作时更有底气”。复习之余,陈桂昌也会去滑雪,享受在他乡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陈桂昌在东北体验滑雪

「考研不易,读研更加不易。读研仍需很努力,战胜很多困难。」

“每个课程都需要自己去阅读很多的文献才能完成作业,没课的时候也经常需要听相关论坛或讲座,有时感觉有点吃力。”于是林颖找了本科的老师聊天,寻求解决办法。“可能也与本来的基础还不够扎实有关。所以现在才理解为什么说考研结束到开学的这段时间是很宝贵的,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多做些准备、扎实基础、追赶同伴。”

林颖的备考笔记

袁梓淇因自小对昆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跨考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在上课和实验室“上班”之余,他要追赶填补与科班出身同学的差距。“暑假恰好是虫季,整个暑假都要出差的。”仍是学生身份,却没了想象中闲适的暑假,但袁梓淇却也乐在其中。

袁梓淇做研究

袁梓淇收集的昆虫标本

行而不辍,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回忆起一路走来,选择读研,或许是成年后第一个自己做的重大决定。选择这条路,虽不尽是坦途,但终有收获。坚定了信念,就大胆往前。」

“能够体验一把研究生的充实生活,是我本科四年的梦想。”大四时,黄丽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并因表现优秀毕业后得以留任,便暂时放下了读研的打算。随着时间消磨掉工作初期的激情,加之身边的同事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她再次点燃了考研的想法,希望换一种环境与生活方式,给自己的人生一次充电的机会。由于是毕业之后边工作边复习,这一过程中黄丽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第一年考研时因为对工作业务不熟悉,只能疯狂加班,留给复习的时间比较少,因此第一年跨考学科教育(思政)失败。”黄丽华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及时总结问题并调整状态。第二年考研,她选择了考回自己熟悉的行政管理专业。“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工作时间是没办法复习的,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复习。工作日晚上大概复习3-4小时,周末大概6-7小时。”有志者事竟成,第二年她圆梦广东工业大学。考上之后黄丽华很开心,结束两年的“社畜”生活,“重回校园、充实自己是非常美好的事。”

黄丽华的录取通知书与我校东莞校区中山像合影

“尖叫,边笑边哭”是黄颖施收到录取通知后的状态。备考时她很少肯定自己,时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一直处于焦虑和缺乏信心的状态,但她还是竭尽全力挺过了漫长的考研时光,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研究生入学报到时,黄颖施发现她的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在北京打拼好几年,然后再重新考研。这让她深刻明白,学习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定,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学习,只要坚定自己想要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就能够成功,学无止境。

黄颖施与录取通知书在校门口合影

林颖回忆起自己的备考时光,她认为备考时遇到问题可以向自己的专业老师请教,“我在备考时就请教过老师,刚好本专业有老师以前就读华农的社会工作专业,所以他们对我报考的专业非常熟悉。”林颖主要向老师询问了华农社工系导师的研究方向、其最近在做的项目等,了解后便在这些方面多复习。“考试的题目是目标院校的专业老师出的,所以题目很大部分是与他们所研究内容有关。”

但林颖认为,对于老师提出的或是一些社交平台上获取的建议,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做参考,因为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要报考的学校特点都是不同的。有别于其他一直泡在图书馆里学习的同学,林颖安排给学习的时间较碎片,她清楚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大概就在一个小时,一般学习一个小时左右她就让自己先做一些别的事情放松一下再继续。

了解报考学校的特点也尤为重要,“因为当时和我一起备考的同学她要考的是中大,我们在收集各自要考的学校往年的真题时,就发现这两所学校差别非常大。华农的试题与我们平时的期末考试非常像,有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等等不同的题型,以实务为主,对理论的要求不太高;而中大的题目整张卷子下来只有三四道题,每一题都要求结合理论分析,所以很显然我们备考时的复习方向与方法是不同的。”

林颖在华南农业大学的生活照

陈桂昌总结了身边上岸同学所共同拥有的特质,就是能做到独立解决困难,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考研和高考不一样,高考是身边所有同学大家都一起奋斗,考研的时候往往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承受,心理负担会更大,很容易会陷入迷茫。只有承受住这份压力,才更有可能最终上岸。”袁梓淇也认为,“考研既是信息战,也是精神战,鼓励大家找个研友一起并肩奋斗。”

未来可期,成就更好的自己

「真正能够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他的坚持和付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次次解锁能力,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即将研三的黄丽华,空闲还会去高校兼职上课,既锻炼自己,又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毕业后,她计划考取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读研后,感觉自己在写作能力、为人处世方面得到成长。对未来工作更有信心了。”本科毕业时,黄丽华自感知识储备不足,就业前景不明朗,感到比较迷茫。因为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再选择读研,现在她更能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更加笃定地朝这个方向努力。

黄君乐鼓励大家要尽早想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提早为此奋斗,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上升的阻力。一般人本科生毕业后已经22岁,如果在外工作2年后考研,加上2-3年的研究生学制,毕业后已近“而立之年”。提前准备考研,如果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还可以及时“转弯”,对重点知识也可以有多遍复习的机会。

就读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黎锦源坦言:“在备考研究生阶段,我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进而给了我底气和信心。”如今就业形势严峻,愈发多的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研究生毕业去找工作会有更多的选择,晋升空间也比较大。当然,研究生学历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竞争中还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没有哪条路是唯一的。考研结果不能一锤定音决定人生走向,顽强拼搏才能绘好人生的整幅画卷。在备考的这段日子里,你走过的路,付出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愿我们勇闯的难关,都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广州新华学院记者站供稿

文/邓晓婷

图/受访者提供

采访/邓晓婷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终审|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