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饶雪漫曾说:“对于你而言,偶像常常如同天边的星辰,偶尔很暗,偶尔很亮。他温暖或照亮过你的人生,足矣。”
“星”是什么?星,是流星坠落划过的痕迹;星,是夜空中微小的一点;星,是黑暗中那一抹亮。“追星”一直是指崇拜明星并追随与其有关事物的一群人,且多为年轻人。“追星”一词涵盖了传统的“歌迷”、“影迷”的意思,并将“迷”的范围延展开来。简单地说,就是当代年轻人把崇拜的偶像视为“闪耀的星星”,并在追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
人们会因共同的爱好而形成群体,也称为“圈子”。粉丝群体也不例外,因此粉丝群体又称“饭(fun)圈”。并由此衍生出“粉丝文化”——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据《2017青年人兴趣社交白皮书》调查,21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88.7%的用户表示自己有喜欢的明星,其中女性用户占比77.3%。通过对我校追星群体的采访调查,我们也发现追星群体中女性比例也高达80%。因为性别比例的相对“失衡”,“追星女孩”就成为了追星人群的代名词。
曾经因为部分粉丝的狂热行为,使“追星女孩”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不理智粉丝”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粉丝文化”积极的一面慢慢被更多的人了解,一些理智粉丝通过理性的行为合理发挥偶像和粉丝群体的影响力,“追星女孩”逐渐改变了大众对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大家重新审视并逐渐接纳了这群元气满满、朝气蓬勃的可爱年轻人。
能称之为偶像的人,肯定有TA的过人之处,也许TA能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件事上给到你鼓舞,温暖过你的心灵。一个真正的偶像,不应该仅仅是注重自身的提升,还应该引领粉丝去追寻更好的自己。
追逐“星星”,是为了蜕变成更好的自己。同样是追星,有人消磨掉了大好青春一场空,有人则以偶像为榜样提升了自己。喜欢一个偶像,不是看你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周边,而是在于你与TA一同努力向前,成为与TA并肩而行的你,成就更好的我们。
优秀的粉丝团体可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众多明星带领粉丝为祖国应援;日常生活中,粉丝们也会追随偶像投身于公益事业。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众多明星携手粉丝以“集资”的方式为武汉等地区送去物资。一个普通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和一同仰望、守护“星星”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携手成长、进步,以汇聚成团体的力量,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群“追星女孩”。她们也会为自己喜欢的偶像呐喊、欢呼,也会把偶像当做加油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刚开始喜欢上自家偶像的时候,19级传播学的林同学每天在偶像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发现成绩退步后,她幡然醒悟,明白这样的一味沉迷并不理智,开始在追星和学习生活中找寻平衡。她每天给自己设定好学习任务,只有完成了才能奖励自己继续看“爱豆(idol)”,如果当天的任务没有完成,那就罚自己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一周。这种自己设定的“奖罚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还能提高了自制力。偶像带给她的改变远远不止这些,通过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自家偶像,她从不善言辞变得侃侃而谈,在朋友眼里她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还有很多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爱好,掌握了许多技能,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她们会去学习各种乐器、舞蹈,甚至还学习画画、P图、摄影、剪辑、特效、后期制作等技能,在追星的过程变成了“十项全能”。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在这条路上发光发亮。19级的罗同学分享道,追星不仅让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她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她也希望别人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她们,而是为她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出色的技能点赞,希望听到“不止偶像优秀,连粉丝都如此出色”的赞叹。追星不但没有让她迷失自己,反而让她变得更加珍惜自己。

19级罗同学为自己“爱豆”制作海报
追星也不一定只是局限于娱乐明星,还有很多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领域里的明星人物,他们同样是许多人的偶像。只要我们端正态度,找到正确、理性的追星方式,追星也可能是在成就下一代。请记住:不是因为追星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而是因为追星,我可以成为和偶像同样优秀的人。
何炅说过:“偶像是一颗星,但你是自己的太阳。”偶像是遥不可及的星星,是心中永不磨灭的光,但你可以借TA身上散发的光芒,去看看这缤纷美好的大千世界,变成更好的自己。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可以与TA并肩而立,得意地说:“嘿,我是xxx,喜欢你很多年了。谢谢你,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崔诗苑 蓝瑜欢 王纯
图/受访者提供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