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谈 >> 正文

王庭槐校长在2018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26 [来源]: [浏览次数]:

“我和你们一样,想起了过去四年的种种,充满了感慨与不舍,但同时也充盈着喜悦和希冀。”典礼上,王庭槐校长深情地发表致辞。他讲述了2014级毕业生的部分优秀事迹,欣喜地表示:四年间,学生与学校共同拼搏,携手共进。四年前,学校首创“逸仙新华班”,举办第一期“青马100”学生骨干培训班,举行第一次国际护理教育论坛……如今,首届“逸仙新华班”的同学们即将毕业,“激越四段式”教学法的运用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青马100”学生骨干培训班已经举办到第四期,培养了一批批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的学员;学校也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作家写作营”、海峡两岸内分泌学术研讨会、中澳临床药学论坛、“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研讨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高峰论坛等,每年都吸引许多业内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与。随着学生们的不断成长,学校办学水平也在与日提升,努力打造一个个更有助于同学们飞跃的平台。值此临别之际,王校长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能将读书学习当成终身的好习惯。清朝文学家彭淑端在《为学》中写道:“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步入社会之后,同学们将面临种种业绩、指标、考核的难关,等待着同学们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去达成。因此,求知之心、奋斗之念不可失。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有好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修养,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都将在以后的人生中带领同学们走向更高的平台,也为自己和身边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希望同学们在面对现实时,能坚守住本心纯真的亮光。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它磨练人,甚至锻造人。如果说青春是带着阵痛的成长,那么社会这个大熔炉也许带来的是灼痛的升华。世界变化的节奏太快,国家在飞速地发展,让人们在加快脚步的同时容易不知不觉地变得浮躁且功利。然而,面对纷繁的社会,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才是科学的选择。爱因斯坦曾说:“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计算得清楚,也并非所有计算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每个人的追求和选择都不一样,对人生的定义也不一样,不必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无论现实如何,都要心存理想信念,并且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为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只有守住心中那一点纯真的亮光,同学们的人生才能最终被它的光芒照亮。

第三,希望同学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所有青年提出来的殷切期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大学能带给同学们坚定的人生信念,在大学不仅学到谋生的技能,更得到安生立命的价值和信仰。这些价值和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比生存技能更可贵更重要。古代读书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修养最终的目标是心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改革开放40年征程,包括同学们父母辈在内的几代青年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袤实践,与天奋斗、与地奋斗,最终才创下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幸福事业全面跃升,在追梦征程上镌刻下几代人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