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谈 >> 正文

放飞梦想,扬帆远航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21 [来源]: [浏览次数]:

王庭槐校长致辞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过两天,学校将举行2018届学生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而我们选择今天,专门为在座的50名即将毕业“逸仙新华班”的同学们举行一次毕业典礼。

你们是第一届从新华毕业的“逸仙新华班”学子,这四年间,你们与“逸仙新华班”共同成长,你们承载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梦想,践行了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理念,验证了“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你们是自己人生道路的实干家,也是“逸仙新华班”的先行者。

最初开设“逸仙新华班”,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唯分数”的选拔模式,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确立了“不唯分数、不拘一格”的遴选原则,让学生自由提交申请,由学校“逸仙新华班”工作小组组织督导、教授成立专家组负责面试,遴选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组成“逸仙新华班”。并且建立了动态进出机制和考核制度,给同学们充分的空间和选择权。四年来,我们不断地总结“逸仙新华班”的经验,探讨培养方案、召开教学法研讨会、跟进同学们的学习和成果,不断地在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修正经实践证明还不够完善的方方面面。如今,“逸仙新华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可总结为“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不拘一格”,“一人一课表”对接专业;二是“2+2”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单独组班宽口径培养,第三、四学年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三是“三导师制”联合培养,全程导师、专业导师、特长导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组建);四是“激越四段式教学法”,通过导学-教师精讲、自学-个体自习、激发-小组学习和实践、超越-成果分享的四段式教学法,对学生是引导其关联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对教师是带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参与“逸仙新华班”创立的一份子,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每位老师都精心呵护这个班的成长,对每位同学视若珍宝,我们也在不断地为同学们探索更加全面、优化的培养模式,寻找更利于你们发展的平台。

你们作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标兵,获得了优质资源的帮助,但也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担负着更大的期望。据我了解,在座的2014级同学,你们四年间先后获得各种奖项110余项,其中专业技能和特长表演获奖65项,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奖项46项,如14软件工程2班的周朋豫获得广东省新媒体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广东省二等奖、广东省创业大赛挑战杯铜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三等奖,14英语经贸3班黄晓烁获得全国翻译大赛优秀奖,14信息资源管理2班林宇娴获得“2016年度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14汉语言文学4班李乐被香港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等。这些荣誉和成绩属于你们,同时也属于指导你们、陪伴你们的导师,以及为“逸仙新华班”付出辛勤汗水的教职员工。学校为大家提供接触更多知识的机会,引导你们自主学习,进而可以参加比赛、取得奖项,这些都需要“厚积”才能“薄发”,前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总结、归纳、创新。同学们平日里可能学业繁重,但取得的成绩却让人瞩目。我们做过调查,2014级“逸仙新华班”和普通班学生的历年平均学分绩点分别为3.13和2.97,“逸仙新华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

2014级的同学们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100%参与社会实践,先后主持或参与的社会实践有40多项,既锻炼了实践能力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大座谈会上提到,“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我们在突出专长、突出特性、突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突出人性修养。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品德优良、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特长发展、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和有修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真正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对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获奖和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的体现。具体的技术和知识会过时,但是好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人处世之道却是终身的,能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成就感所在。

今天,我感到非常欣慰,记得2014年10月30日晚上,我们召开了首届“逸仙新华班”开班动员大会,也在东莞校区,也是你们,我说了八个字“放飞梦想,扬帆远航”,那时是作为期望,希望在“逸仙新华班”的培养中,同学们能发展专长、张扬个性、拔尖素质、锻造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标兵。今天,同样是这八个字,作为你们踏入社会的美好祝愿。希望你们带着这四年的“逸仙新华班”学习到的知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以及这些知识和能力赋予你们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中去,参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为国家与时代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欢迎大家常回学校看看,把你们生活、工作上的感悟告诉我们,也希望大家与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呵护“逸仙新华班”的成长。

愿同学们从新华出发,前程似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