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谈 >> 正文

王庭槐校长在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讲坛上的致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2-07 [来源]: [浏览次数]:

王庭槐校长在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讲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魏中林副厅长、郑文处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作为今天的教师代表与大家共同见证和祝贺我省首届名师讲坛的启动。在全国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形势下,我省名师讲坛的启动更具特别的意义,它体现了我省对教育工作和师资培养工作的重视,也为名师名课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促进、提高的高端平台,是一件值得热烈庆祝的好事。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们感到倍受重视,欢欣鼓舞,也十分期待,积极支持。

教育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他深刻论述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提高人民信念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为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育在国家和人的发展中又一次被列为基础性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备感使命荣光,任重道远。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信息技术智能化,各国利益互融、兴衰相伴、发展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号召70亿联合国人民“共同走出一条和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同心构筑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教育承载着让中国梦与世界和平发展梦互相交融,承载着播撒中华“和”字的文化种子,乃至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筑造者的神圣使命。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巨大的贡献,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作好“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思考在人类面对时代种种的挑战时,教育如何“以人文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化,国际团结和可持续未来承担责任”(引自《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报告),更要思考和面对进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4G时代,教育如何培养引入4.0的人才需求和服务面向。当今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帮助教育突破了“时空藩篱”让学者可以随时随地发声。MOOC互联网+教育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教育,使每一个教育者必须转变理念,拥抱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和精进学习新的教学技术,做新时代的学生的领航人。

名师的作用在于探索与引领,记得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在1931年12月2日就职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品质、教学质量、教育改革三者常常密不可分。关键在于国家乃至教师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教育品质要提升,核心是要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教学名师,我们所谓“教学名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崇高的职业理想,还应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正是一代代为人师的名师学者,才形成一所所名校的独有风骨和气质,正是由于这批名师学者的风范和引领,才有知识文明的代代相传,教师职业的前仆后继!

因此,我省名师讲坛的开启,是发挥名师名校的模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有样学样的试航,我们将积极参与,倾力支持,并预祝讲坛取得圆满成功,为我省培养出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让我们的广大教师能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2017年12月7日于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