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谈 >> 正文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扎根大湾区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6-28 [来源]: [浏览次数]:

“希望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扎根一线提供专业服务、立足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近日,广州新华学院首届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典礼举行,广州新华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庭槐发表暖心寄语。眼视光学专业学生由广州新华学院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培养。这种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学校坚持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以‘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为引领,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日前,王庭槐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学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办好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

建强师资做优学术提升新华本科教育质量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理解这句话?

王庭槐: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作为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新华本科教育。

南方日报:2021年转设更名,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学校有哪些“变”与“不变”?

王庭槐:变了的是,学校自2005年建校以来,实现了“从0到1”的快速发展。目前,我们成为拥有穗莞两个校区,在校生2万余人,开设涵盖9大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中,会计学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护理学、行政管理专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

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强师资、做优学术引领新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办学前十年,学校紧抓本科教学质量,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做出“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持续‘开天窗、接地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部署;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作为推动学校进步发展的引擎,深入推进本科教育“质量革命”。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推进“六大人才计划”,通过“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倍增计划助力教师成长,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

强化特色打造“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

南方日报:学校先后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对提升办学水平有何作用?

王庭槐: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肯定,也将有利于学校持续提升学科水平、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因此,学校在教育部要求的独立学院转设两年过渡期内,以全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对标对表:

冲一流,我们以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引领,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

补短板,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育人工作体系,迎接转设后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强特色,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打造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方向、面向大健康产业的“新医科”方向、面向新时代文化产业传创的“新文科”方向,加强培育学科优势和特色,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

南方日报:学校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如何持续发力?

王庭槐:学校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医、工、管、文”四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在医学特色专业集群中,我们开设的护理学、药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药学专业获评广东省特色专业。我校还是广东省同类高校中唯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专业的学校。

近两年,学校获批设立并招生的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进一步对接区域发展新需求,培育社会紧缺人才。作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将重点打造护理学、药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大特色优势专业,为培养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探索“1234”高素质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

南方日报:立足新起点,学校将采取哪些举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庭槐:从开创逸仙新华班建立“不唯分数、不拘一格”的选拔机制和“1人1课表”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到前两年单独组班、后两年分专业培养的“2+2”培养模式,再到全程导师、专业导师、特长导师联合培养的“三导师制”以及“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理念的应用推广,探索出以“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为特点,开展“精讲导学、自主学习、小组研习、成果分享”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2014年以来,学校持续探索“1234”高素质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逸仙新华班这块“试验田”教改成效显著,学生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和发表论文、创新能力和获奖情况屡屡创优,体现了学校坚持教改创新的成果。

南方日报:除了知识、技能上的提升,大学4年,学生将得到怎样的培养和熏陶?

王庭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心智,挖掘和推动人的潜能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比如,学校通过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举办特色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培养合作、坚韧的体育精神;举办美育晚会、音乐会等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案例】

会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学校专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会计学专业创设于2009年,2019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相继开设了ACCA、CIMA和GAMA-CMA中美管理会计创新班三个国际卓越班,将国际证书与学历教育相融合,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多层次实践课程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双创活动等,以研带学、以赛促学,通过“会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带动了一批教改科研项目建设,教学和科研质量稳步提升。

培育“能用、好用、耐用”的特色护理人才

护理学专业创设于2005年,是广州新华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坚持“重人文修养,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及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探索“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已建设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省内外三甲医院在内的28家校外临床实践基地,10家社会实践基地。历年来,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98%以上毕业生就职于省内外各大综合性医院,以“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突出,服务意识强”“能用、好用、耐用”广受用人单位认可。

2022年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护理学”专业排名显示,广州新华护理学位列全国第7,被评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建成华南首家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实验室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第三家获得教育部核准开设的听力学本科教育专业,先后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州新华是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并建成了华南地区首家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实验室。专业分为听力学方向和言语语言吞咽康复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能够从事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人群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教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是医学相关的热门专业之一。

专业依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各大附属医院以及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的资源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及行业领军企业签署实习协议,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实习实践平台。

【数据】

学校现有广州和东莞2个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共开设54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余人。

2021年,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位列2021中国同类院校科研竞争力全国第19名(层级A),广东省同类院校第1名。

2022年,学校位列武书连中国同类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9位,广东省第2位。

学校建有5大实验实训平台,现有各类实验室177间;与357家机关单位、医院、学校、企业等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国际(境外)合作关系,共签署61份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包括本硕连读、学分互认、暑期游学、教研交流等。


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卞德龙,通讯员刘赟、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