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谈 >> 正文

王庭槐校长在2019广州国际康复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3-30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我校校长王庭槐教授发表致辞

各位专家、学者、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个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春天,很荣幸与诸位相聚南粤,共同参加2019广州国际康复论坛。广州国际康复论坛是中国康复专业展览会与高端学术论坛相结合的双向平台,自举办以来,一直以“无疆界康复的创新发展”为主旨,共同分享康复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国内外康复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十分重视、支持论坛的发展,我校学生已连续四年获得“卓大宏康复医学教育奖”,这也是我本人第三次出席论坛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要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这些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康复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医务行业的使命感。也正是这种使命感,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在科学的不确定性中潜心钻研,突破更多的可能性。

本届广州国际康复论坛集聚了海内外康复医学各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将在智能康复工程物联网化发展、疼痛康复、运动损伤及运动康复等专题领域内,共同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助力康复产业的新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康复医学是一个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资源优势,将新时代“健康中国”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融合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背景下,高校如何顺应势时写好“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这篇新时代的命题作文,以更好地回应国家、人民对康复医学教育的新期待,和对康复医学各级各类人才的新需求,值得我们康复医学界去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这也是今日群贤毕至、集思广益的办会初衷。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广东省首家开设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等医学特色专业的独立学院,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社会亟需的康复医学应用型人才。学校以“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为发展思路,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坚信“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潜心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目前,学校已与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等建立 228 个校外实践基地,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未来,学校将充分借鉴、吸收海内外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新模式、新经验,积极探索康复医学领域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路径,在康复医学教学、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与服务平台建设、设备应用与研发、校企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寻求深度合作与创新发展。 本届论坛将举行“2018年中国康复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颁奖仪式”,以鼓励和表彰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康复产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在此祝贺我校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衷心感谢黄教授领衔的团队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信本次论坛将为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生命全周期健康,引进优秀医疗、健康和康复资源,提升学科建设和基层医疗康复能力,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等老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卓越见解,做出创新性贡献。

最后,我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与会专家和代表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2019年3月30日于广州